茂林修竹碧溪头,梵宇深沉锁翠帱。
从此崇山频企望,朝阳高处有松楸。

【解析】

此诗为题天章寺之作。天章寺,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的天章镇。天章寺建于南朝梁代,初名“灵应寺”,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改为“天童寺”。宋时又改称“天童禅院”,元末毁于火。明洪武初重建,后改名为天章寺。全诗以天章寺为中心,描写了诗人对天章寺的仰慕之情。

首句“茂林修竹碧溪头”写寺庙周围的环境:茂密的树林,挺拔的竹子,碧绿的水溪流经此地。“茂林修竹”是写山中景物,“碧溪”是写溪水的颜色。

第二句“梵宇深沉锁翠帱”,“梵宇”指佛寺的屋舍,“深沉”指深藏,这里指深藏在山林之中。“锁”字用得很巧妙,把佛寺深深地掩映在青山绿水中。

第三句“从此崇山频企望”写诗人站在高处仰望山峦,频频地盼望着什么。“崇山”即高大的山峰,“频企望”写出诗人对山的向往。

尾联“朝阳高处有松楸”,“松楸”指松柏,这里泛指高耸入云的山峰。“朝阳”点出时间,诗人盼望的是早晨日出的美景。

【答案】

译文:

茂密的树林挺拔的竹子,碧绿色的水溪流经此地;深藏在山中的佛寺,深深地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从这儿往高处看,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每当旭日照山时,那高高的山峰上长满了松树和柏树。

赏析:

此诗为题天章寺之作。天章寺,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的天章镇。天章寺建于南朝梁代,初名“灵应寺”,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改为“天童寺”。宋时又改称“天童禅院”,元末毁于火。明洪武初重建,后改名为天章寺。全诗以天章寺为中心,描写了诗人对天章寺的仰慕之情。

诗一开篇就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卷:茂密的树林、挺拔的竹子、碧绿的水溪流经此地;深藏在山中的佛寺,深深地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这两句既写出了山中景物的特点,也暗示了诗人要赞美的对象——天章寺。接着,诗人由远及近,由山脚写到山顶,描绘出一个层次分明的远景图:“从此崇山频企望”这句诗表明了诗人的仰慕之心。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人最想表达的情感。当朝阳冉冉升起时,那高高的山峰上长满了松树和柏树。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