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化来江右,乘流出峤南。
后身逢七七,前话续三三。
坐见诸天绕,来听二士谈。
更无木上坐,只有佛同龛。
【注释】
江右:指江西。峤南:指广东、广西一带。后身:指转世再生的人;七七:佛家语,指第七次七天;三三:佛家语,指第十三天。二士:指佛祖和释迦牟尼。木上坐:指佛教徒在寺院的木床上打坐。龛:佛像或神像的石座。
这首诗描写了佛祖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们在寺院中讲经说法的情景。其中第二首诗描绘了佛祖与弟子们共同讨论佛法的场景:
【赏析】:
《示鹤林山老二首》是南宋僧人慧空所作的一首禅诗,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和修行实践的理解。
第一首诗“应化来江右,乘流出峤南”描述了佛陀从遥远的西方而来,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江西,然后继续前往广东、广西等地传播佛法。这两句诗描绘了佛陀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中国,为的是传播他的理念和教导。
第二首诗“后身逢七七,前话续三三”则表达了佛陀与他的弟子们共同探讨佛法的情景。佛陀在七七日后的第七日再次讲经说教,而他的弟子们也在第十三天继续学习佛法。这两句诗描绘了佛陀与他的智慧弟子们共同学习和讨论佛法的过程。
第三首诗“坐见诸天绕,来听二士谈”进一步描绘了佛陀和他的弟子们之间的互动。他们坐在寺院的木床上,周围环绕着天空中的诸神,佛陀和弟子们正在谈论佛法。这两句诗描绘了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在寺院中共同学习佛法的场景。
第四首诗“更无木上坐,只有佛同龛”则表达了对佛陀的敬仰之情。佛陀没有坐在木床上,而是与弟子们共享一个佛像或者神像的石座。这两句诗描绘了佛陀与弟子们之间平等相待,共同分享生活的场景。
整首诗通过描绘佛陀与弟子们之间的互动和学习过程,传达了佛教教义的核心思想,即慈悲、智慧和解脱。同时,它也展示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即以简朴、平和的态度面对生活,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