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嶂横青霭,千沤起碧浔。
行穿山半腹,坐占水中心。
踏雨松蹊滑,冲烟蓼屿深。
时来有登涉,应不系升沉。
【注释】
一嶂:一道屏障。青霭:青山的薄雾。
千沤:指无数水泡,泛指水面。浔:水流急处。
行穿:步行穿过。半腹:山腰。
踏雨:踩着雨水。松蹊:松树小径。蓼屿:水边的野草洲。
时来:时机来临。登涉:登山涉水。系:束缚。
升沉:升降。
【赏析】
此诗写诗人于蜀山泊舟见渔人,由渔人的生活态度联想到自己对仕途的进退得失的感想。
首联“一嶂横青霭,千沤起碧浔”。诗人在船上看到一座青翠如黛的山峦,山下的绿波荡漾。这里“青霭”和“碧浔”分别形容山峰和湖水的颜色,色彩明丽,画面清新。“横”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峰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千沤”一词则写出了湖面波涛滚滚,气势非凡。
颔联“行穿山半腹,坐占水中心”。诗人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走,来到了山腰;而他又坐在船中,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湖面的美景。“行穿”和“坐占”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同时这两个动词又表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颈联“踏雨松蹊滑,冲烟蓼屿深”。诗人在雨中漫步于山路上,脚下的松树枝叶被雨水打湿,发出沙沙的响声;而在烟雾中,水边草木葱郁,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踏雨”和“冲烟”两个动词,既表现出雨天和烟雾的特点,又表现了诗人在雨中漫步的心境。“滑”字和“深”字,则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他对山林的依恋之情。
尾联“时来有登涉,应不系升沉”。诗人以渔人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像渔人那样,才能真正做到“时来有登涉”,即抓住机会,积极进取,而不是被官场中的升迁所束缚,失去了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