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地云为簇,填空浪作堆。
昂昂天上坐,虺虺石中雷。
澒洞千沤发,喧豗百蛰开。
白鸥底心性,玉羽自毰毸。

【注释】

草堂路遇大风二首:作者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由成都草堂返回,行至夔州作此诗。草堂在夔州的凤凰山之阳,诗人在此地遇大风,遂写下此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诗句,这里以“卷屋”喻狂风。

覆地云:形容云层像被踩在地上一般。簇,聚拢。

填:满。浪:波浪。

昂昂:形容鸟鸣声。坐:指风势。

虺虺:形容雷声。石中雷:比喻霹雳之声从石头里发出,形容风力之大。澒洞:形容水势浩大,如千顷水翻腾汹涌。

喧豗:喧闹,嘈杂。百蛰:各种冬眠的动物,这里泛称虫兽。开:苏醒。

白鸥底心性:即白鸥底性,指白鸥的习性。

玉羽自毸:形容白鸥的羽毛洁白如玉,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毸同“墯”。

【赏析】

前人评杜甫诗说:“子美七言律诗,工整而精切。”这首《茅屋为风雨所破歌》正是杜甫七言律诗中的佳篇。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感情真挚,语言精炼。

第一句起笔写云,云被风吹散了,犹如被踩在脚下一样;接着写风,风使波涛滚滚,好像堆成一座座小山;再写天上,风声如同人在天上坐着一样;然后写石头,石头中发出震天动地的声音;再写水面,水势浩荡,仿佛千层巨浪翻滚;再写动物们,它们都苏醒了,开始喧闹起来。全诗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形象生动鲜明,音调宛转和谐,一气呵成,是杜甫七律中的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