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早归三伏日,传柑赐饮上元灯。
那知一恸殊方去,独向高台此日登。
泪湿西风生眼缬,梦回残夜起衣棱。
孤鸾别鹄知何处,泉路茫茫唤不应。

仙游山九日叹逝二首

割肉早归三伏日,传柑赐饮上元灯。

那知一恸殊方去,独向高台此日登。

注释:割肉早归,指王昌龄从江宁回洛阳后,在三伏天里早早地回家去了,因为怕热。传柑,即送果。相传汉文帝时,窦皇后患中风病,因口不能言,皇上就令淳于长为她作《上林赋》,并说:可为皇后写一篇。长乃作赋,其词有云:“北阙八龙,南征九虎……献柑橘以酢颜,呈紫梨而进目。”赐饮,即赐酒。上元,指农历正月十五,也称作元宵节。

那知一恸殊方去,独向高台此日登。

注释:想不到你在这远方的异乡去世了,我却独自登上这高高的台子来凭吊你。恸,哭。殊方,异乡。

泪湿西风生眼缬,梦回残夜起衣棱。

注释:我的眼泪打湿了西风,使得双眼模糊不清;我在梦中回到过去的夜晚,衣服已经皱起了边。缬(xié),丝织品的一种花纹。残夜,指深夜。起衣棱,指起坐。

孤鸾别鹄知何处,泉路茫茫唤不应。

注释:我孤独的鸾鹤又飞向何方?人死后去的路茫茫无涯,连呼唤都听不到回声。

赏析:

此诗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跃然纸上。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堪称经典之作。

第一首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割肉早归、传柑赐饮的情景。他感叹自己无法与友人一同分享这份喜悦,只能在高处凭吊他的离世。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让人动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第二首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泪水打湿西风、梦境中的衣棱皱起的情景。这种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同时,他也在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他的离去感到惋惜。

诗人询问孤鸾和别鹄的去处,表达了对生死的困惑和对未知的恐惧。他感叹泉路上的茫茫无涯,呼唤却得不到回应。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孤独感让人心生共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