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媒去尽马群空,一曲阳春在郢中。
浩浩百川齐赴海,蓬蓬万窍总号风。
谁怜楚国沈湘客,独有商山避世翁。
闾里应容投缓急,风波千里一舟同。
这首诗是作者在登太学时所作。诗中通过描述龙媒(骏马)和万窍的比喻,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首先来解析一下诗句:
- 余大观中偕何袭明登仕同为太学诸生别后二十六年
这一句描述了作者在大观年间与何袭明一同登上太学的场景,以及他们离别后的二十六年。
- 龙媒去尽马群空,一曲阳春在郢中
这两句诗描述了一幅画面:马群已经走散,只剩下龙媒一匹,而那美妙的阳春之曲依然回荡于郢中。
- 浩浩百川齐赴海,蓬蓬万窍总号风
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面,浩浩百川汇聚成海,而万窍(即许多小孔)都发出号叫,形容声音之大。
- 谁怜楚国沈湘客,独有商山避世翁
这两句诗则是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感,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沈湘客(屈原)是楚国的才子,被世人所怜惜;而商山避世翁(陶渊明)则是一位隐士,不被世人所理解。
- 闾里应容投缓急,风波千里一舟同
这两句诗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他希望友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意,即使遇到困难也能一起面对。同时,他也期待有一天能再次相聚。
接下来是译文:
余大观中偕何袭明登仕同为太学诸生别后二十六年龙媒去尽马群空一曲阳春在郢中浩浩百川齐赴海蓬蓬万窍总号风谁怜楚国沈湘客独有商山避世翁闾里应容投缓急风波千里一舟同
以下是关键词注释:
- 大观:北宋哲宗年号,公元1086年至1094年。
- 何袭明:南宋诗人,字袭明,号东斋,江西丰城人。
- 仕:指做官,此处指参加科举考试。
- 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皇帝设立的专门培养官僚的学校。
- 别后:离别之后。
- 二十六年:时间长度,表示已过了很长时间。
- 龙媒:古代骏马名,这里指代骏马。
- 阳春:美好的春天,这里指音乐或歌声。
- 郢中: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 百川:众多的河流。
- 商山:山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境内,因秦朝著名隐士、道家学者陶渊明在此隐居而得名。
- 闾(lǘ)里: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四闾为一里。泛指乡里。
- 缓急:急迫的情况或需要援助的时候。
- 风波: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以“别后”为题,表达了作者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与好友何袭明分别后长达二十六年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