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声名动帝庭,芝涂一扎下西清。
安车倍道徵杖叔,前席通宵问贾生。
俊辩澜翻惊辟易,长身玉立看峥嵘。
飘然比夕骑箕去,那见麒麟地上行。

【注释】

巴东:指四川东部,这里指四川。使君王梦得:指唐玄宗梦见李白。挽词:即悼亡诗。谷口:指杜甫草堂。芝涂:用芝草为泥的墓土。西清:长安城名。安车:皇帝的车驾。倍道:加倍赶路。徵杖叔:征召张叔(张说)。前席:坐近于席。贾生:指贾谊。俊辩:才智敏捷。澜翻:波澜激荡。辟易:惊惧失色。长身玉立:形容高挺俊逸。峥嵘:高峻的样子。箕风,传说中箕星乘风飞行,故称箕星。骑箕去:像箕星一样飞逝而去。那见:哪能见到。麒麟:传说中的吉祥物。麒麟行:麒麟奔跑。麒麟行,语出《易经》“云从龙,风从虎,鸾鸟凤皇翔麒麟”。

【赏析】

这首诗是李、杜二人友情的见证,也是李杜两人友谊的一个缩影。此诗作于天宝三年(744),时李白在山东任官,而此时杜甫在河南洛阳。李白因得罪了权贵,被迫离开京城,远赴江东,途经巴东时,偶遇在此为官的杜甫,便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写李白与杜甫在成都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杜甫的敬意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以“谷口声名动帝庭,芝泥一札下西清”两句描绘了杜甫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接着,“安车倍道征杖叔,前席通宵问贾生”,诗人想象自己和杜甫一起乘坐着安车,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城,夜谈至深夜,询问贾谊的故事。

颔联“俊辩澜翻惊辟易,长身玉立看峥嵘”,描述了李白的才华横溢以及其英俊潇洒的形象,使人感到既惊愕又佩服。颈联“飘然比夕骑箕去,那见麒麟地上行”,表达了李白希望追随周公,像箕星一样飞翔而去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政治前途的担忧。

尾联“那见麒麟地上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整首诗通过描绘李杜两人相识的场景以及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