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银山屹嵩华,浪涌云屯天一罅。
榜舟夜傍鼋鼍窟,杖藜晓入鸡豚社。
处处人家橘柚垂,竹篱茅屋青黄亚。
台殿青红坠半山,两腋清风策高驾。
牛羊出没怪石走,蛟蛇起伏苍藤挂。
饥鼠窥灯佛帐寒,华鲸吼粥僧趺下。
世味饱谙真嚼蜡,老境得闲如啖蔗。
山灵知我欲归耕,一夜筑垣应绕舍。

【注释】

①千尺银山屹嵩华:千尺高的银子般的山屹立在嵩山、华山之间。屹,立;嵩华,指中岳嵩山和西岳华山。②浪涌云屯天一罅(xiá ):浪花翻滚,云雾缭绕,从天空中裂缝处奔涌而来。天一,天的正中。罅,裂缝。③榜舟夜傍鼋鼍窟(yuán tuó kū):乘船夜里靠近乌龟、鳄鱼的洞穴。榜舟,划船。④杖藜晓入鸡豚社:拄着手杖早晨进入养鸡养猪的村落。⑤橘柚垂,竹篱茅屋青黄亚:橘子柚子下垂,竹篱茅屋青黄色。⑥台殿青红坠半山:台殿青红色的屋顶落在半山腰。⑦两腋清风策高驾:两腋下的凉风催着马儿高快地跑,形容马儿神采奕奕。⑧牛羊出没怪石走,蛟蛇起伏苍藤挂:牛羊不时地出没于奇形怪状的石头上,蜿蜒曲折的蛟蛇在藤蔓上攀爬。⑨饥鼠窥灯佛帐寒,华鲸吼粥僧趺下:饿得发慌的老鼠偷看灯火下的佛像,大鱼在僧人面前翻腾,发出巨大的响声。⑩世味饱谙真嚼蜡:世间的味道已经尝遍了,像嚼蜡一样无味。嚼蜡,比喻枯燥乏味或无意义的话、文章等。老境得闲如啖蔗:“老境”,晚年的生活;“闲”,悠闲自在;“啖蔗”,吃甘蔗,用甘蔗解渴,这里比喻清静的生活。

【赏析】

《过洞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此词写景抒怀,融情入景,借洞庭湖的自然景色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全词以洞庭湖的自然美景为线索,通过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厌倦官场生活的无奈心情。

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千尺银山屹嵩华,浪涌云屯天一罅”,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景象,千尺高的银子般的山峰耸立在嵩山、华山之间,海浪翻滚,云雾弥漫,从天空中的缝隙处奔腾而来。接着两句“榜舟夜傍鼋鼍窟,杖藜晓入鸡豚社”,写诗人在夜晚划船来到洞庭湖边,早晨又到附近的村子去访问百姓。“处处人家橘柚垂,竹篱茅屋青黄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畔的美丽风光,橘树、柚子树低垂下来,竹子、茅草屋覆盖着青黄色的屋顶。“台殿青红坠半山,两腋清风策高驾。”两句,则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台殿的青红色瓦片从半山上飘落,清凉的风从两腋间吹过。

词的下片继续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色,“牛羊出没怪石走,蛟蛇起伏苍藤挂”,写牛羊不时地出没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蜿蜒曲折的蛟蛇在藤蔓上攀爬。“饥鼠窥灯佛帐寒”,饿得发慌的老鼠偷看灯火下的佛像。“华鲸吼粥僧趺下”,大鱼在大鱼面前翻腾,发出巨大的响声,僧人在佛像前打坐时,被大鱼吓得跳了起来。“世味饱谙真嚼蜡,老境得闲如啖蔗”,世间的味道已经尝遍,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山灵知我欲归耕,一夜筑垣应绕舍”两句,写洞庭山的神祇知道作者要回家耕种了,一夜之间筑起围墙包围了作者的屋子。

这首词通过对洞庭湖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厌倦官场生活的无奈心情。词的开头两句描写洞庭湖水势浩大的景象,通过与嵩山、华山的对比,突出了洞庭湖的壮观美丽。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畔的美丽风光,以及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整首词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充满了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