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天宝中兴碑,浯溪摩崖天与齐。
龙亡虎逝今已矣,太宗社稷犹巍巍。
泗滨九鼎不复出,陈仓石鼓今已非。
岿然独立湘水上,往往或有神司之。
我亦系舟石壁下,老眼惊顾眩欲迷。
星图错落树挂斗,云物黯淡天投霓。
遗忠寂寂閟千载,山颓木坏知河□。
踟蹰对立三太息,风雨夜啸猩鼯悲。
【注释】
- 天宝:指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42年至756年。中兴颂:赞颂李隆基即位为帝后的唐朝中兴。
- 浯溪: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的地方。摩崖碑:在山岩上刻写的碑石。
- 龙亡虎逝:比喻国家衰败、覆亡。今已矣:已经过去了。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开国皇帝,名李世民,年号贞观。社稷:古代指国家,也用来借指君主。巍巍:高大的样子。
- 泗滨:即泗水岸边。指泗水的九鼎。九鼎:古代象征王权的重要器物。陈仓:地名,在陕西省宝鸡市东。石鼓:古代一种打击乐器,上面刻有铭文。今已非:如今已经不再存在了。
- 岿然:高耸的样子。独立:单独站立。湘水:一条流经湖南的河。神司之:神灵掌管着它们。
- 我:作者自己。系舟:把船拴在岸上。石壁下:石头垒成的墙壁下面。老眼:年老的眼睛。惊顾:惊动地看着。眩:眼睛发花,看不清楚。欲迷:快要看不清了。
- 星图:北斗七星排列成的形状。错落:参差不齐。树挂斗:树上挂着北斗七星。云物黯淡:云彩昏暗,景物模糊不清。天投霓:天上飘着彩虹。
- 遗忠:被遗忘的忠诚和功绩。閟(bì)千载:封闭在千年之中。山颓木坏:山倒木烂。河□(huì):河流冲毁的意思。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的意思。立:站立。太息:叹息。猩鼯(xīng wú):野兽名,这里指风雨之夜的声音凄厉悲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如水、风、雷、雨等,以及自然景观的变化,如山崩、石破、云暗等,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首联“水部天宝中兴碑,浯溪摩崖天与齐。”诗人以“水部”和“浯溪”起兴,赞颂了李隆基即位为帝后的唐朝中兴。这里的“水部”指的是唐代设置的机构,负责管理水利;“浯溪”则是唐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今天的湖南省永州市。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地名来赞美李隆基治理国家的能力,表明他能够像治理水利一样地治理国家,使得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颔联“龙亡虎逝今已矣,太宗社稷犹巍巍。”诗人感叹国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太宗的后代依然能够维护国家的繁荣。这里的“龙亡虎逝”形容国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太宗社稷”则是指太宗的后代继续维护国家的繁荣。诗人通过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国家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状况的忧虑。
颈联“泗滨九鼎不复出,陈仓石鼓今已非。”诗人感叹泗水岸边的九鼎不再出现,陈仓的石鼓也已经不复存在。这里的“泗滨九鼎”、“陈仓石鼓”都是古代重要的文物,分别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耀。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的失望和无奈。
接下来四句主要描述了诗人站在湘水上的情景以及他的感受。“岿然独立湘水上,往往或有神司之。”诗人站在湘水上,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和变化。而“往往或有神司之”则表达了他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感慨,认为这些自然现象都有神灵在主宰着它们。
尾联“踟蹰立三太息,风雨夜啸猩鼯悲。”诗人在湘水边久久站立,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只能叹息、哀伤。这里的“踟蹰立”、“三太息”都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而“风雨夜啸猩鼯悲”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他感受到了风雨之夜的凄凉和恐怖,仿佛听到了野兽们凄厉的叫声。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寄托了他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思考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