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周流不暂停,从来息处见其生。
冰轮万古长如此,本体何曾有晦明。
注释:
中秋月蚀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是一年之中月亮圆缺变化最大的时期。月蚀,即月亮被太阳光照射而产生阴影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满月之时。
邦人鸣钲救月 —— 邦人,指居住在这个国家的人们。钲,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钟,中间有孔,可以用来敲击发出声音。这里的“鸣钲”指的是人们用乐器来模仿月亮的声音,试图驱散月亮上的阴影。救月,即拯救月亮,让它恢复正常的光明。
不约而齐 —— 不约而齐,意为没有预先约定,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同的行动或者做出了相同的决定。这里指人们为了拯救月亮而自发地聚集起来。
中原旧俗 ——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古代称为中土或中原。旧俗,指过去的风俗习惯。这里的“旧俗”指的是古人对于月亮的认识和信仰,即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可以感受到它的喜怒哀乐。
犹有存者 —— 犹有,还有的意思。存者,保留着的意思。这里的“犹有存者”指的是尽管时代变迁,但是古人对于月亮的信仰仍然存在并得以传承。
感而有作 —— 感而,受到感动而有所创作。有作,指写出的作品。这里的“感而有作”表示作者受到这种情景的触动而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中秋之夜,诗人目睹了月食的景象后所创作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以及对古人智慧的敬佩之情。诗人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食景象,表达了对古人对月亮的信仰以及他们的智慧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古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