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恩地更何之,教育偏深未第时。
举世尽知牛马走,从公看到凤凰池。
应怜弱质含春浅,岂是阳和变杏迟。
愿上君臣千万寿,白头东阁赋新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首句:“此生恩地更何之”,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所处环境的感激和满足。”此生” 指的是诗人的一生,而“恩地”则可能指他得到恩宠或重用的地方。”更何之” 意味着无需再去别的地方,因为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归宿。

  2. 次句:“教育偏深未第时”。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年轻时接受的教育非常深入,以至于尚未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即获得官职)。

  3. 第三句:“举世尽知牛马走”,形容诗人虽受人敬重,但社会地位较低微,就像牛马那样被世人所用。这里使用了夸张手法来强调社会对其地位的看法。

  4. 第四句:“从公看到凤凰池”。凤凰池是指高贵的位置或官位,这里比喻诗人虽然地位不高,但有机会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

  5. 第五句:“应怜弱质含春浅”。这里“弱质”可能指年幼、脆弱的生命,而“含春浅”表示其生命力不足,春天来临时显得不够旺盛。这一句可能是对诗人年轻且缺乏经验的同情。

  6. 第六句:“岂是阳和变杏迟。” “阳和”通常指春天温暖的天气或生机勃勃的气候条件,“杏迟”则暗示了即使有适宜的条件,某些生物的生长也可能比预期要慢。这句诗表达出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或是对某些事情进展缓慢的无奈。

  7. 最后两句:“愿上君臣千万寿,白头东阁赋新诗”。这两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希望君主和臣子能够长寿健康,自己则能在晚年继续创作诗歌,留下佳作。“白头东阁”可能指的是诗人退隐后的生活状态,而“赋新诗”显示了他愿意在晚年继续追求文学创作。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执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感悟和情感变化。首句中诗人对现状的满足,以及随后对教育经历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知。第二句中的“未第时”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望。第三句的“牛马走”则揭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然而,第四句通过凤凰池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地位的追求。整体上,诗歌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的心态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