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乃尔信虚名,句法时来就考评。
投社得君真恶客,专门知我有先生。
文章已逼三都赋,行辈犹推四海兄。
细看刘侯诗自好,不应便伏老弥明。
诗句解析与译文:
- “谭勉翁诗章老夫所畏而以能问于不能此殊不可晓也愧而作诗”: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谭勉翁作品的敬畏之情,同时又因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与之匹敌而感到困惑和羞愧。这里的“畏”意味着害怕或尊敬,“能问”可能是指能力上的差距,“不解”则表达了作者对此的不理解和困惑。
- 注释:“谭勉翁”,指谭嗣同(1865年-1898年),晚清思想家、政治家,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
- “老夫”,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年纪较大。
- “所畏”意为担心或害怕。
- “以能”即凭借自己的能力。
- “问于不能”意指认为自己无法与谭勉翁相比。
- “此殊不可晓”,非常难以理解。
- “愧而作诗”表明作者因羞愧而写下这首诗。
- “高才乃尔信虚名,句法时来就考评。”:
- 这里批评了那些只凭名声行事的人,认为他们其实并不真正具备高超的才华。“高才”指的是真正的才能,“虚名”则是表面上的名声。
- “句法时来就考评”意味着时机一到就会接受考核评价。
- “投社得君真恶客,专门知我有先生。”: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谭勉翁之间的微妙关系。“投社”可能指的是加入某个社团或团体,“君”是对谭勉翁的尊称。“真恶客”可能是指谭勉翁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过于挑剔或不友好。而“专门知有我先生”则表明谭勉翁能够识别出作者的才华并给予指导。
- “文章已逼三都赋,行辈犹推四海兄。”:
- “三都赋”指的是汉代作家司马相如所作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这两篇赋文都是模仿古代楚国诗人宋玉的作品。“行辈”指同辈或者同行。“四海兄”指在社会上有声望的人物。
- 这句表明作者的文才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水平,能够与古时的文学大家相媲美。
- “细看刘侯诗自好,不应便伏老弥明。”:
- “刘侯”可能是指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著称。“自好”意为自我欣赏,“伏老”可能是指屈服于岁月或其他原因。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谭勉翁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够友好,但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的内在品质和才华,而不是仅仅因为他的某些行为而对他失去信心。
赏析:
这首七律通过赞美谭勉翁的才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谦逊与反思。通过对谭勉翁的评价,诗人表达了对真正才华的认识和尊重。同时,诗人也通过与谭勉翁的对比,展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体现了谦虚谨慎的态度。整首诗歌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个人情感,又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