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岂无高人,刻意在枯槁。
竟为恩爱累,有志莫能保。
君能唤我归,衰鬓及未葆。
何非有此翁,那得有此媪。
著书吾岂能,庶几获幽讨。
何必登鹿门,是山皆可老。
【注释】
答:作诗回答。
世岂无高人:世间难道没有高尚的人。
刻意在枯槁:刻意于穷困的生活中。
竟为恩爱累:竟然因为恩爱而受拖累。
有志莫能保:有志向,却不能保持。
君能唤我归:您能呼唤我回去。
衰鬓及未葆:衰老的鬓角和头发还未全白。
何非有此翁:这哪里是什么老头儿?
那得有此媪(ào):哪里是那个老太婆?
著书吾岂能,庶几获幽讨:写书我不能做,但或许能够探索到深奥的道理。
何必登鹿门:何必去登鹿门山呢?
是山皆可老:这山都可以变老。
【赏析】
这是一首托人代写的自叙之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因遭世途坎坷,身处困厄,而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首联以反诘句出之,表明自己并非无能之人,而是有意于追求高远之境;颔联则以“竟”字一语双关地表达自己为世俗所累的无奈。颈联两句,以问答的形式,直斥对方之无知与狭隘,表现了对对方的强烈不满与讽刺。尾联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旷达情怀。
诗中运用了典故、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丰富,形象更为生动。如用“枯槁”来表示自己的清贫,用“恩爱”来象征世俗的羁绊,用“著书”来暗指自己的才华未被世人发现,用“鹿门山”来象征自己的理想境界等等。这些巧妙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艺术魅力得以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