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当庐阜五峰边,地占侯溪好习禅。
杳蔼峰峦云蔽日,参差楼殿瓦生烟。
僧房宿鸟栖帘外,客馆鸣泉过枕前。
但可登临闲访古,西来无法与人传。

崇胜寺

山当庐阜五峰边,地占侯溪好习禅。

杳蔼峰峦云蔽日,参差楼殿瓦生烟。

僧房宿鸟栖帘外,客馆鸣泉过枕前。

但可登临闲访古,西来无法与人传。

【注释】

崇胜寺:位于安徽合肥西南约20公里的巢湖岸边,因唐宣宗赐额“崇胜”而得名。明成化八年(1473年)重建,有殿堂、阁、亭、轩及塔、桥等建筑共18处,占地面积约12公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毁于火。1964年重建,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为1050平方米。

庐阜五峰边:指庐州(今合肥)的五座山峰。庐州,即合肥。

侯溪:即淝水,在今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是淮河支流,流入长江。

宿鸟:栖息在寺院中的飞禽。

鸣泉:指潺潺的水声。

西来:佛教称从印度传来。这里指佛教。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贬谪江南期间。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崇胜寺的地理位置、环境以及周围自然景色的幽静之美。其中,“山当庐阜五峰边”描绘了崇胜寺座落于五峰环抱的山中,展现了一幅山水相连、景致优美的画面;“地占侯溪好习禅”则表现了崇胜寺依傍着美丽的淝水而建,为修行者提供了良好的修行环境。后四句则转入对崇胜寺内部环境的描绘,通过“僧房宿鸟栖帘外,客馆鸣泉过枕前”等诗句,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繁华之地,却只能偶尔登上崇胜寺一游以寻找内心的宁静,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于世俗繁华与佛法空灵之间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崇胜寺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韵味,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世事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