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留翠刻,昭代奉宸游。
绿酒联杯泛,红泉满字流。
澄清涵玉宇,潋滟转银钩。
霄堮奎躔布,龟图洛画浮。
偃波分密坐,垂露直前旒。
若许铭天德,圜青岂易俦。

【注释】

观唐明皇山水字流杯石应制:观看唐朝明皇在山水中题字的流杯石。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

留翠刻:指在山石上刻下美丽的图案。

昭代:指唐王朝。

奉宸游:侍奉天子游赏。

绿酒联杯泛:绿色的美酒斟满酒杯,一起饮用。

红泉:红色的泉水。

涵:包容。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转:旋转。

霄堮(xiāo zhōu)奎躔:天空中的星宿名。

偃波分密坐:让波澜平静地分开,让大家坐在一边。

垂露:垂下的露珠。

直:通”只”,仅仅,只有。

若许铭天德:如果允许用文字来纪念上天的恩德。

圜(huán)青:圆形的碧绿色。

岂:难道。

易俦(chóu):比得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唐玄宗曾于开元三年(715年)正月十五日游幸华清宫,令宫女数百人于梨园内奏乐歌舞。诗人以“山水字”为题,应玄宗之命,创作《月夜对雪应制》一诗。此诗描写了一幅盛唐宫廷夜宴图,描绘了皇帝和宠妃在月光下的欢乐生活,表现了唐代盛世的繁华景象。

首句“开元”二字起兴,是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太平,国力强盛,正是国家昌盛的时代。这二个“留”,既指山石留有雕刻的痕迹,也暗含着帝王将相的权势,同时,又表明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向往之情。

第二句“昭代”,即唐玄宗时代。“奉宸游”三字,点明了这是一次御驾出游的活动,也是作者应玄宗之命所写。

第三、四句写饮酒赏景的情景。“绿酒”二字,既指美酒的颜色,也暗示了春天的景象。“红泉”二字,形容水色鲜艳如血,与“绿酒”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春意盎然的气氛。“泛”、“流”二字,写出了饮宴的场面,使人仿佛看到了人们举杯畅饮,欣赏着美景的欢快情景。

五、六两句写赏景时的心情。“澄清涵玉宇”一句,写出了月光下碧空万里,万籁俱寂,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潋滟转银钩”一句,则描绘了水面上波光粼粼,如同银钩一般美丽动人的情景。这两个比喻,都运用了色彩上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月光下景物的美丽。

七、八句写赏月赏景的感受。“霄堮奎躔布”一句,写出了夜空中星星闪烁的美景。“龟图洛画浮”一句,则是对这一美景的赞叹。这里的“龟图”和“洛画”都是传说中古代圣贤们的图画,而“浮”则是指这些图画在天上闪烁着光芒,仿佛真的出现在了眼前一样。

九、十两句写赏月赏景时的动作。“偃波分密坐”,意思是说人们在波纹中坐着休息,享受着月光的美景。“垂露直前旒”,意思是说露珠像珍珠一样挂在树枝上,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人们的动作,表现出了他们赏月时的喜悦心情。

十一、十二两句写赏月赏景时的感慨。“若许铭天德”,意思是说如果允许用文字来纪念上天的恩德,那么就应该把这份恩情铭刻在心中,永远不忘。这里的“若许”,既是对皇上的请求,也是一种赞美之情。而“圜青”二字,则是指圆青碧色的天幕,象征着天地之间美好的关系。这里的“岂易俦”,则是表示这份恩情是难以比拟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皇上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开元盛世的描绘,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皇上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