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遂如许,忽忽意多违。
渐合知天命,能无悟昨非。
春觞欣母寿,秋谷为民祈。
猿鹤应催我,尘埃好振衣。

【注释】

1.和仲氏:即和仲子。除夕:农历年底的晚上,旧时称为除夜(岁除之夜),又称大年三十儿。书怀:写诗寄托情思。

2.头颅遂如许:我的头颅就这样这般如此了。遂,就。

3.忽忽:心神恍惚的样子。意多违:心思、意志不集中或违背。

4.渐合知天命:逐渐懂得人生的道理。渐,渐渐。合,领悟。

5.能无悟昨非:难道没有觉悟到过去的错误吗?

6.春觞:指酒席宴饮。

7.秋谷:秋天收割的谷物,泛指农作物。祈:祈求。

8.猿鹤:传说中长寿的动物,这里代指自己的年龄或寿命。应催:应当促使。好振衣:应该振作起来。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写的,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认识与态度。

首句“头颅遂如许”直抒胸臆,说自己已至晚年,岁月蹉跎,容颜衰老。“头颅遂如许”,用“头颅”喻指人的生命,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的感悟。

颔联“忽忽意多违”,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忽忽”,心神恍惚的样子。诗人说:“忽然之间,我的心思、意志就不集中了。”这是诗人对自己年迈体虚、心力交瘁的一种真实感受。

颈联“渐合知天命”,“渐”字表明诗人对天命的理解和认识,是逐渐地、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能无悟昨非?”这一句是诗人对过去的自我反省。诗人说:“难道没有觉悟到过去的错误吗?”这句诗既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也是对读者的提醒,告诫人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不要重蹈覆辙。

尾联“春觞欣母寿,秋谷为民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长寿的祝愿和自己为民请命的决心。诗人说:“春天的时候,我为母亲祝福;秋天的时候,我要为民祈祷。”这两处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孝顺母亲的美德,也展现了他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

全诗以抒发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为主,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