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岁桐江去,群公盛祖筵。
安舆皆鹤发,彩服正蝉联。
回首那为此,伤心可问天。
萱堂留仲博,犹足慰黄泉。

【注释】

挽楼严州:指送别严州友人。

昨岁桐江去,群公盛祖筵:去年在桐江时,许多朋友都来为宴会助兴。

安舆皆鹤发,彩服正蝉联:乘坐的车子上的人都白发苍苍,穿着彩色衣服的人络绎不绝。

回首那为此,伤心可问天:回头想想我为何要去那里,伤心的事能向天地申诉么?

萱堂留仲博,犹足慰黄泉:我的萱堂留下了你,还可以安慰我死后的阴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别的对象是严州友人,所以题目就叫《挽严州》。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写景叙事抒情,最后两句点出“挽严州”这一主题,抒发了作者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句“昨岁桐江去”,交代了这次送别的原因和背景:因为去年曾经到过桐江。桐江在今安徽宣城市境内,作者的朋友严州知州曾在此设宴招待作者,并留作者住宿,所以这次又特地来到严州送别。

第二句“群公盛祖筵”,描绘了当年盛况空前的场面。当时,许多官员、名流都在宴会上欢聚一堂。他们饮酒赋诗,谈笑风生,气氛热烈而欢快。作者作为嘉宾之一,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款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三句“安舆皆鹤发”,进一步描绘了当年的情景。当时的严州知州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白发苍苍。他身穿华丽的官服,头戴金冠,威仪庄重,令人肃然起敬。周围的车马络绎不绝,都是前来参加宴会的宾客。他们或骑马或乘轿,络绎于道路之上,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

第四句“彩服正蝉联”,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情景。当时的宾客们身着五彩缤纷的华服,色彩斑斓,绚丽夺目。他们的衣服上还饰有精美的图案,宛如蝉翼般轻盈飘逸。他们的衣服相互交错,如同蝉翅般连绵不断,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第五句“回首那为此”,诗人感叹自己为何要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回想起当初来到这里的原因,是为了结交朋友、交流思想。然而,如今却要离开这里回到家乡。这种离别的心情让人难以释怀,让人心酸不已。

第六句“伤心可问天”,诗人感叹自己为何要承受如此多的伤心之事。在这里,作者似乎在向天空倾诉自己的痛苦与无奈。然而,面对天空,他又能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只能默默地承受这无尽的悲伤。

第七句“萱堂留仲博”,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的友人名叫仲博,曾在严州任职。如今,仲博已经离开了严州,但留下的却是深深的怀念。这让诗人深感遗憾,也为失去这样一位知己而感到痛心。

最后一句“犹足慰黄泉”,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安慰之情。尽管严州的朋友已经离开,但诗人仍然觉得心中有所安慰,因为他还有这位贤良的朋友在身边相伴。这份安慰足以让他在黄泉之下得到安宁。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当年严州的盛况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印象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