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一何久,迢递阻音形。
重上君子堂,相见眼终青。
君颜尚冰玉,我鬓已星星。
借问十载间,风波两蓬萍。
岭剑各万里,心目多所经。
归来且强健,恍然真梦醒。
可怜万修竹,清音玉珑玲。
萧条媚寒日,约略环翠屏。
相携复一笑,芝兰有馀馨。
孤云自舒卷,野鹤来青冥。
平生阅群彦,十八九雕零。
吾徒亦何愿,毕景依林坰。
种秫令可酿,储粟常满瓶。
琴书奉娱玩,足以陶性灵。
千载伐木篇,此意神所听。
往来亦奚惮,江浦堪扬舲。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如下:
答潘文叔见寄予十月尝访文叔文叔许来而犹未也
别离一何久,迢递阻音形。
重上君子堂,相见眼终青。
君颜尚冰玉,我鬓已星星。
借问十载间,风波两蓬萍。
岭剑各万里,心目多所经。
归来且强健,恍然真梦醒。
可怜万修竹,清音玉珑玲。
萧条媚寒日,约略环翠屏。
相携复一笑,芝兰有馀馨。
孤云自舒卷,野鹤来青冥。
平生阅群彦,十八九雕零。
吾徒亦何愿,毕景依林坰。
种秫令可酿,储粟常满瓶。
琴书奉娱玩,足以陶性灵。
千载伐木篇,此意神所听。
往来亦奚惮,江浦堪扬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潘文叔的一封信,信中的主要内容是对潘文叔的怀念和对友情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 离别之久: “别离一何久,迢递阻音形” - 表达了与潘文叔长时间的分离,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 重访之勤: “重上君子堂,相见眼终青” - 表达了诗人对潘文叔的频繁访问,以及对重逢时刻的珍惜。
- 友情之深: “君颜尚冰玉,我鬓已星星” - 比喻潘文叔的面容如同冬日的冰玉般清新,而自己的双鬓已开始斑白,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 岁月之长: “借问十载间,风波两蓬萍” - 借用“十年如一日”的成语,表达了彼此之间的友情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依旧坚固不移。同时,“风波两蓬萍”也暗示了人生经历的坎坷与不易。
- 自然之美: “岭剑各万里,心目多所经” - 描述了两人虽然身处不同地方,但内心相通,共同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 归途之安: “归来且强健,恍然真梦醒” - 表达了对归途的向往,希望回归后能够身体健康,找回内心的平静。
- 友情之赞: “可怜万修竹,清音玉珑玲” - 用“万修竹”比喻潘文叔的人品高洁,而“清音玉珑玲”则赞美他的音乐才华。
- 孤独之感: “孤云自舒卷,野鹤来青冥” - 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大自然时的孤独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 人生之观: “平生阅群彦,十八九雕零” - 通过对比“雕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 归隐之愿: “吾徒亦何愿,毕景依林坰” - 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希望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生活。
- 生活之趣:“种秫令可酿,储粟常满瓶” - 描述了自己乐于农耕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丰收的期待。
- 精神之养: “琴书奉娱玩,足以陶性灵” - 强调了阅读、音乐等艺术活动对于陶冶性情的重要性。
- 自然之美: “千载伐木篇,此意神所听” - 表达了对古代诗歌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 友情之深: “往来亦奚惮,江浦堪扬舲” - 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