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有佳色,矫矫涧谷涯。
要经鸾凤栖,岂怨人迹遐。
匠石初未逢,千岁甘枯槎。
万牛送明堂,亦不以自夸。
奇物固落落,念此毋叹嗟。
君看蒿蓬茂,正足供鸣蛙。
深根忍霜雪,生意日已嘉。
终然拔青云,勿虑岁月赊。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诗人的诗作和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包括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情感、意象、意境以及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观点。最后,根据考生的分析,给出答案要点。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在鉴赏诗歌时,考生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比如从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进行分析,同时,考生还要注重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如“松柏”、“鸾凤”、“匠石”、“千岁枯槎”、“万牛”等。
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相遇于毗陵(今江苏镇江),诗人以松柏自喻,赞美其长青不衰,不受世俗污染的高洁品质。
【答案】
译文:
松柏有好的颜色,高峻挺拔的涧谷边。
要经过鸾凤栖息的地方,哪里会埋怨人迹罕至!
匠石初遇时未曾相逢,千年老树甘愿化成枯槎。
万头牛送走明堂,也不因此夸耀自己。
奇物本来就是清白磊落,想到这些不要叹息嗟叹!
君看蒿蓬茂盛,正是鸣蛙的好地方。
深根忍受霜雪严寒,生机日益盎然。
终于能冲破云天直上,不必忧虑岁月太漫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首联用松柏自比,表现了诗人高尚纯洁的品德。颔联用神话传说中鸾凤栖止之处,来比喻自己的志趣所在,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求仕进;颈联借“匠石斫木”典指宋玉《高士传》中的“匠石”,来说明自己虽然年久枯萎,但是依然坚韧不拔,毫不自卑。尾联写诗人看到蒿蓬茂盛,而鸣蛙声声,便想到自己能够突破云霄,直上青云,也无需担忧岁月流逝。全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不慕荣利、坚持高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