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出岷蜀,万折东南倾。
兹山若巨舫,势欲扼沧溟。
天高象教尊,海岳朝百灵。
云水渺四极,下上涵日星。
朱甍倚霄汉,倒影鱼龙惊。
重游十年旧,挂席鸥鸟轻。
维扬魏公幕,回首剑戟明。
行都望北固,铁瓮高峥嵘。
孤舟系烟月,六尺僧窗横。
印师支远俦,静对如风铃。
旷怀怜此翁,得法世虑平。
尘劳霜发秃,风月冰壶清。
乞诗写崖壁,指月双浮萍。
登金山
江流出岷蜀,万折东南倾。
兹山若巨舫,势欲扼沧溟。
天高象教尊,海岳朝百灵。
云水渺四极,下上涵日星。
朱甍倚霄汉,倒影鱼龙惊。
重游十年旧,挂席鸥鸟轻。
维扬魏公幕,回首剑戟明。
行都望北固,铁瓮高峥嵘。
孤舟系烟月,六尺僧窗横。
印师支远俦,静对如风铃。
旷怀怜此翁,得法世虑平。
尘劳霜发秃,风月冰壶清。
乞诗写崖壁,指月双浮萍。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联
- 江流出岷蜀:长江从四川省流出发,蜿蜒向东南方流淌。岷指的是四川的岷山。
- 万折东南倾:形容长江的曲折和流向。
第二联
- 兹山若巨舫:这座山就像一只巨大的船一样。兹指这,山即指金山。
- 势欲扼沧溟:山势如同要控制浩瀚的大海。
第三联
- 天高象教尊:天空高远,象征着宗教或道德的崇高地位。教指佛教。
- 海岳朝百灵:大海和高山都向着百灵鸟(神话中的一种吉祥鸟)聚集。
第四联
- 云水渺四极:云雾缭绕的水汽仿佛笼罩了整个世界。
- 下上涵日星:天空中的太阳和星星都被云雾所覆盖。
第五联
- 朱甍倚霄汉:华丽的屋檐直指高空,犹如在云霄之上。甍是屋脊的意思。
- 倒影鱼龙惊:屋檐的影子让水中的鱼儿和龙都感到震惊。
第六联
- 重游十年旧:诗人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
- 挂席鸥鸟轻:乘船离去时,鸥鸟们轻盈地飞起。
第七联
- 维扬魏公幕:这里指历史上著名的东晋宰相谢安的幕僚、诗人谢灵运曾在此幕下工作的地方。
- 回首剑戟明:回头看去,兵器和旗帜依旧鲜明可见。
第八联
- 行都望北固:行走的城市望向北方的北固亭。行都指当时的南京城,北固亭是著名的古迹之一。
- 铁瓮高峥嵘:铁瓮寺位于此处,以其高大著称。
第九联
- 孤舟系烟月:孤独的小船系在烟雾缭绕的月光下。
- 六尺僧窗横:六尺宽的僧房窗户。
第十联
- 印师支远俦:印宗法师及其弟子们在这里修行,形成一种遥远的氛围。印宗,又作“印真”,为五代时禅宗南派之祖师。
- 静对如风铃:安静地面对着风铃,像风铃一样清脆悦耳。
第十一联
- 旷怀怜此翁:广阔的胸怀怜悯着这样的老者。旷怀指心胸开阔。
第十二联
- 得法世虑平:得到了佛法,世间的烦恼也随之平息。得法指修得佛法,世虑指人世间的纷扰烦恼。
第十三联
- 尘劳霜发秃:经历了世间的尘埃和苦难,头发都变白了。尘劳指世事纷扰,霜发指因风霜而白的头发。
第十四联
- 风月冰壶清:清风明月,心境如冰壶一般清澈透明。冰壶指透明的杯子,用来比喻清明洁净的心境。
第十五联
- 乞诗写崖壁:请求写下诗句刻在岩石上,以纪念此地的美丽。
第十六联
- 指月双浮萍:手指月亮,水面上的浮萍随着月光漂浮。形容月光在水中映照出美丽的影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人文环境,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