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庵中事,无论后与先。
还因一宿觉,不用再参禅。
门远青山曲,檐依古木边。
谁当秋夜静,来看月孤圆。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1. 诗句释义与分析
  • “欲问庵中事,无论后与先。”:表达了想要询问庵中事务的意愿,但同时也意识到无论时间先后,都无法改变事实。
  • “还因一宿觉,不用再参禅。”:暗示通过这次短暂的休息或悟道,已经足够,无需再深入修行或参禅。
  • “门远青山曲,檐依古木边。”: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景象,门远对青山的弯曲描述,以及檐下依傍着古木的细节。
  • “谁当秋夜静,来看月孤圆。”:表达了一种期待之情,希望在寂静的秋夜,能有谁来欣赏这孤独圆满的月亮。
  1. 关键词注释
  • 庵中事、后与先、一宿觉、参禅:这些词汇反映了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 青山曲、古木边、秋夜、月孤圆:这些都是具体的景象和时间。
  1. 译文提供
  • 想要问庵中的事,无论后来还是之前都已发生。
  • 只因为这一宿的觉醒,就不必再参与禅修。
  • 门前远处是曲折的青山,屋檐下是依傍着老树。
  • 谁能在秋夜的平静时刻来到,一起观赏那孤单而圆满的月亮?
  1. 赏析
  •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回归自然的心态。通过对庵中事的描述和对参禅态度的反思,诗人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 使用“门远青山曲,檐依古木边”等意象,诗人创造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 结尾处的“谁当秋夜静,来看月孤圆”则带有一种期待和憧憬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相遇之人的渴望。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