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霭空霏忽有无,笔端谁著此工夫。
溪山本被人图画,却道溪山是画图。

【注释】

丹青阁:指画有丹青颜色的楼阁。

翠霭(ǎi):浓密的云雾。空霏(fēi):飘浮不定。有无:形容云雾缭绕,忽隐忽现的样子。

谁著(zhù)此工夫:是谁下功夫在这里作画?

溪山本:本来的溪山。人图画:被人描绘成画。

却道溪山是:反而说溪山成了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丹青阁上一幅风景画。诗的前两句写画,后两句议论。诗人在丹青阁上看到一幅画,画中山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他不禁想:这幅画是画家用笔触所绘,还是另有其人来作画呢?“丹青阁”即指画中有丹有青、有明有暗的阁楼。阁前有一片青山绿水,雾气缭绕,山峦、树木、流水和云彩都在画面上。诗人觉得这些景物仿佛都活起来了;它们好像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忽明忽暗,使人捉摸不透。

诗人在丹青阁上看到一幅画,画中山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他不禁想:这幅画是画家用笔触所绘,还是另有其人来作画呢?这是诗人对画中景色的联想和想象。“翠霭空霏忽有无”,诗人从丹青阁上看到画中那片翠绿色的山峦云雾弥漫,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诗人想象着这层迷蒙的云雾是由画家一笔一墨勾勒出来的,还是由一位高超的画家用笔触所绘,抑或是另有其他画家来作画的。这种猜测使诗人感到十分惊奇。“笔端谁著此工夫?”诗人在问,是谁下功夫在这里作画?诗人在丹青阁上看到的是一幅画中的山水,他想到的是画中的意境。他似乎在想:既然丹青阁上有画,那就一定有一位画家在上面绘画;而这位画家又是一位怎样的画家呢?“溪山本被人图画”,诗人在赞叹画中山水的美妙景色。“却道溪山是画图”,诗人反问道:“难道画中的溪山就是画吗?”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画中的山水是不是也像人间的山水一样美丽?诗人对画中所描摹出的自然景色十分喜爱,他甚至怀疑画中是否也像人间山水那样美不胜收。

诗人在丹青阁上看到一幅画,画中山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他不禁想:这幅画是画家用笔触所绘,还是另有其他人来作画?这是诗人对画中景色的联想和想象。“翠霭空霏忽有无,”诗人在丹青阁上看到的是一幅画中的山水,他想到了画中那层迷蒙的云雾是由哪位画家一笔一墨勾勒出来的。

诗人在丹青阁下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他在画卷上发现了一条小溪,在溪流的两岸,郁郁葱葱地长满了茂密的树林。溪边有几座小山,山上长满了苍翠欲滴的松树。诗人站在丹青阁上眺望着眼前的景致,他感叹道:这里的山川真是如诗如画啊!

诗人在丹青阁下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他在画卷上发现了一条小溪,在溪流的两岸,郁郁葱葱地长满了茂密的树林。溪边有几座小山,山上长满了苍翠欲滴的松树。诗人站在丹青阁下眺望着眼前的景致,他感叹道:这里的山川真是如诗如画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