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井扪参上祝融,半空烟霭数声钟。
地连云汉九千丈,天柱东南七十重。
石磴悬崖翻瀑布,海门碾日上高峰。
翛然身世青冥表,俯立雷池看玉龙。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于开元十四年(726)秋,当时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后因权贵谗毁而被排挤出京。诗人游览衡山时所写,前六句为游赏景物,末二句抒发感慨。

诗句释义如下:

  • 历井扪参上祝融,半空烟霭数声钟。
  • 地连云汉九千丈,天柱东南七十重。
  • 石磴悬崖翻瀑布,海门碾日上高峰。
  • 翛然身世青冥表,俯立雷池看玉龙。

译文

  • 登上衡山,在上封寺的祝融峰住宿,眺望着四周的山峰。
  • (站在)中条山脉之巅伸手摸触着北斗星,仿佛可以摸到星星。仰望天空,只见烟雾缭绕,似乎听到了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钟声。
  • 大地与天空相接,高耸入云的山峦有九千丈之高,(它)犹如支撑着天地的天柱般壮丽。
  • 石阶陡峭,悬崖峭壁间飞流直下形成瀑布,海水拍打着岸边的巨石,太阳在海面上升起。
  • 我独自飘然而立,置身于这辽阔的天宇之中,俯视雷霆汇聚的雷池,观看那如玉龙般的雷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首先,诗人以生动的景象开篇,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示了山川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超然物外、俯瞰众生的姿态结束全诗,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宇宙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