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漫郎宅,舟中闻寺钟。
小溪通正港,高石叠群峰。
绿木成春荫,荒台见古踪。
唐碑三十本,独免野苔封。

《题浯溪》是宋代诗人徐照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该诗词及译文、注释、赏析的阐述:

  1. 诗句释义
  • 知是漫郎宅:知道这里是漫郎的家,可能是指某个与漫郎相关的地点。
  • 舟中闻寺钟:在船中听到寺庙里的钟声。
  • 小溪通正港:小溪通向正港,可能指的是一条连接小溪和正港的水道。
  • 高石叠群峰:高石重叠成群山,形容山峰高耸、连绵。
  • 绿木成春荫:绿树形成夏天的阴凉。
  • 荒台见古踪:荒废的台子上还能看到古代的痕迹。
  • 唐碑三十本:唐代的碑文有三十块,包括元次山的碑文仅存十三块。
  • 独免野苔封:独自避免了野草的覆盖。
  1. 译文注释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敬仰之情。
  • “唐碑三十本”一句,反映了唐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传承。
  • “独免野苔封”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1. 作品赏析
  • 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细致入微,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 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决心。
  • 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启示人们要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
  1. 评析写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得以畅所欲言。
  • 诗人徐照作为宋代的文人,其生活背景和思想观念也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题浯溪》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情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对古人的敬仰之情,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