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朵山如削,青烟起墓墟。
圣朝惟大度,蛮党亦安居。
练卒来呈箭,生儿遣读书。
更须看榜示,一与省人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石家洞》。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石家洞口(第1-2句)
“石家”可能是指某位姓石的人物的居住地,“洞口”则意味着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通道或者门户。在这里,“石家”可能指的是一个家族的姓氏,而“洞口”则形容这个家族的居所或入口。
数朵山如削(第3句)
“数朵”可能是指山的数量,这里指的是多座连绵不断的山峰。“如削”则形容这些山峰的形状陡峭,就像被刀削过一样。这里的“削”字用来形容山峰的陡峭和整齐,给人一种峻峭、险峻的感觉。
青烟起墓墟(第4句)
“青烟”通常指炊烟,这里可能指坟墓上的炊烟。“起墓墟”则意味着坟墓之上升起了炊烟。这里的“起墓墟”可能是在描述某种仪式或者活动,与坟墓有关。
“圣朝”(第5句)
“圣朝”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唐朝,因为唐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圣明之朝”。这里的“圣朝”强调的是皇帝的英明和治理有方。同时,也可能暗指朝廷的政策或态度。
练卒来呈箭(第6句)
“练卒”可能是指训练有素的士兵,这里用来指代那些前来进贡的人。“呈箭”则意味着他们带来了箭矢作为礼物。这里的“箭”可能指的是弓箭,是一种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
“生儿遣读书”(第7句)
“生儿”可能是指家中的孩子,这里用来表示家族中的下一代人。“遣读书”则意味着鼓励孩子去学习,通过教育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这里的“读书”可能指的是学习知识或文化。
更须看榜示(第8句)
“榜示”可能是指科举考试的结果公示,这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一与省人如”则意味着一旦有人中举,就能得到官方的帮助和支持。这里的“省人”可能指的是官员,因为古代的科举制度中,中举者可以获得官职。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场景的诗歌。通过对石家洞口的描述,展现了山峰的险峻和自然的宁静。诗中提到了坟墓、士兵以及科举考试等元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