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悟理造忱诚,性觉通真见即行。
生不生来空是境,有无有处化为城。
荣枯现梦因缘想,色相求心妄执情。
名与实亡都在道,盲聋苦学漫营营。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句,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界以及真理的看法。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并附上译文。
偶书
“偶书”意味着偶然书写或创作,这里的“偶”字有意外或不期而至之意。整首诗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表达出一种随性而为的态度。明中悟理造忱诚
- “明中”通常指内心清明的状态。在这里,“明中悟理”指的是在内心深处领悟到的道理。
- “造忱诚”则是指以真诚之心去追求和实践这些道理。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真诚和真实生活态度的追求。
- 性觉通真见即行
- 这里强调了“性觉”即本性觉醒,认识到事物的真相。
- “通真”意味着理解或领悟到事物的真实面貌。
- “见即行”则表示一旦领悟到了真理,就会立即行动起来,不再迷茫。
- 生不生来空是境
- “生不生”表达了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即生命的本质并非永恒不变。
- “来空是境”意味着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暂时的,没有永恒的实体。
- 有无有处化为城
- 这里讨论“有”与“无”的概念,认为它们都存在于某种状态之中。
- “化为城”比喻一切现象都像是被围起的城市,尽管看似封闭但实则开放。
- 荣枯现梦因缘想
- “荣枯”可能指的是事物的盛衰变迁。
- “现梦因缘想”暗示这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如同梦境般虚幻。
- 色相求心妄执情
- “色相”可能指的是外在的形式和表现。
- “求心妄执情”则是指人们往往执着于表象和情感,却忽略了更深层的东西。
- 名与实亡都在道
- “名”和“实”在这里指的是事物的名称和实质。
- “亡都在道”表明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存在于“道”之中,而不是表面的形式或名字。
- 盲聋苦学漫营营
- “盲聋”形容学习者缺乏洞察力和理解力。
- “苦学”说明学习过程充满了艰辛。
- “漫营营”则可能意味着学习的努力虽然持续但却缺乏方向和成效。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诗人通过对“明中悟理”、“性觉通真”、“生不生来空是境”等概念的描述,揭示了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同时,诗人也指出了人们常常追求外在形式和表象,而忽视了内在的真实和真理。最后,通过描述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盲目,诗人警示人们要回归内心的真实世界,追求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容,给读者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