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出林行,咆哮取人食。
居人虑虎至,荆棘挂墙壁。
虎乃爱其身,惊遁不近侧。
人兮不如虎,甘心堕荆棘。
诗句释义:
- 猛虎出林行,咆哮取人食。
- “猛虎出林行”描绘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在树林中行走的景象。
- “咆哮取人食”描述了老虎捕猎时发出威猛的咆哮声,并以此为人类提供食物。
- 居人虑虎至,荆棘挂墙壁。
- “居人虑虎至”表达了人们担心老虎会突然出现,带来危险。
- “荆棘挂墙壁”形象地描绘了墙上挂着的荆棘,可能是用来驱赶或警告老虎的。
- 虎乃爱其身,惊遁不近侧。
- “虎乃爱其身”反映了老虎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感到担忧,因此选择逃离现场。
- “惊遁不近侧”描述了老虎因为害怕而选择迅速离开,并且远离了人群。
- 人兮不如虎,甘心堕荆棘。
- “人兮不如虎”表达了一种讽刺和对比,认为人类与猛虎相比,缺乏勇气和智慧,无法面对危险。
- “甘心堕荆棘”描述了人们在面对危险时,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屈服,即使这会导致陷入荆棘之中。
译文:
猛虎在森林中行进时,发出威猛的咆哮声去捕食人类。
人们担心猛虎的出现,于是用荆棘挂在墙头以驱逐或警告老虎。
但猛虎却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恐惧而逃离现场,远离了人群。
人们啊,你们不如猛虎,甘愿陷入荆棘而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猛虎与人类之间的紧张关系。首先,诗中的“猛虎出林行”和“咆哮取人食”,形象地展现了猛虎的威猛和捕猎本能,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的脆弱和无助。接着,“居人虑虎至”和“荆棘挂墙壁”,则进一步展现了人们对猛虎的恐惧和无奈,以及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自身安全的行为。最后,诗中的“人兮不如虎,甘心堕荆棘”,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反思,认为人们在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时,往往显得如此弱小和无力。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