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敷王泽,迢迢蜀栈东。
颁条有馀刃,对酒与谁同。
身占贤良籍,家传道德风。
远民思静理,即此是阴功。
【注释】
送周员外之达:送别周员外,前往四川。蜀栈:四川的栈道。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颁条:指颁政令、赏罚等事。有馀刃:比喻政治措施宽宏。对酒:以酒相劝。与谁同:和谁共同饮酒?贤良籍:贤良的名册。家传道德风:家里世代相传的道德风尚。阴功:默默无闻的功绩。
【赏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在唐人送别的诗歌中,常以离别作为抒情的内容,而此诗则不同,它没有写离别,没有写离情。作者通过送别友人,抒发了他对政治清明的渴望和赞美。全诗一反通常送别的伤感情绪,表现出一种旷达豪迈的风格。首二句写友人赴任远行,诗人送行,但并不写惜别之情,而是从对方出发处写起,用“之子”一词,点出送别的对象,即周员外。“敷王泽”,即施行王政,使百姓得到好处。“迢迢”,形容距离很远。“蜀栈”,指四川的栈道,这里借指四川。这两句是说友人将去四川做官,要施行王政,造福百姓,其意义十分重大。三、四句是说施行王政,就要颁布政令,施行赏罚。这是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也暗含着诗人的政治理想。“颁条有馀刃”,语出《庄子·盗跖》:“今世主皆然矣,其藏也守固,其取也守完,其不欲见异物也,夫天下之宝者,必合天下而成之。”意思是说,现在当政者都是如此,他们的政令颁布后,都有余力,他们不会拒绝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所以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有馀刃”即有余刃的意思,意喻政令宽宏,能广纳谏言。“对酒与谁同?”是说施行王政,就应当和什么人一起共饮?这里用反诘的语气,表明诗人希望友人到任后不要独吞苦果,而要同人民一起分享成果。“贤良籍”、“道德风”都指德行高尚的人。“家传”,指家庭代代相传。“贤良籍”指贤良的品德和政绩,“家传”即指这些品德和政绩是通过家庭的代代相传才得到的。“身占贤良籍”是说他本人就占有贤良的名册。“家传道德风”是指他家族中有流传下来的道德风尚。“静理”指政治上安定、明理。“阴功”指暗中所做的好事。这里指暗中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做贡献。这两句是说施行王政,就要让德高望重的人担任领导职务(贤良籍),并让他们把道德风尚代代相传(家传道德风),这样才能让国家政治清明、安定、明理(远民思静理),才能使人民的疾苦得到解决(即此是阴功)。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的理想和抱负,表达了诗人对施行王政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