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
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
自题山亭三首
徐铉,五代宋初知名文字学家、书法家。其作品《自题山亭三首》以淡写深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超脱俗世的心境。本诗以五言绝句形式,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由,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
【赏析】
首句“簪组非无累”,直述文人墨客之累赘——簪冠与文牍。然而,这并非生活全部,“园林未是归”,暗示着即便身居繁华之地,心亦向往那静谧的山林。此句不仅点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更揭示了一种对内心自由的渴求。
次句“世喧长不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纷扰世界的疏远。在喧嚣尘世中,诗人选择远离,追求内心的宁静。这种选择,不仅是对外界干扰的回避,更是对精神家园的坚守。
第三句“何必故山薇”,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与升华。在诗人看来,真正的归宿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在。即使身居山林,亦不必执着于山中的野菜,因为真正重要的是那份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第四句“小舫行乘月”,通过描绘夜晚乘船赏月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留恋。月光如洗,水面映出皎洁的月亮,舟行其间,诗人的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净化。
最后两句“高斋卧看山”,则是对前文中“园林未是归”的具体化。在高高的书房内,诗人静静地躺着,目光投向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这种独处的方式,使得诗人得以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清静。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将个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美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写照,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与向往。
尽管科技日新月异,人们似乎更容易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内心深处的需求却往往被忽视。这首诗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不妨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在喧嚣中找到宁静,于平凡中发现不凡,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