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兵不与众人同,已决英雄一见中。
举族同心能效顺,得君何惮不成功。
【注释】耿纯:东汉初年人,字伯山,云中上谷人。以孝廉征为议郎。后因事获罪,流放辽西。建武二年(26),归顺光武帝刘秀,被任命为大司马吴汉的属官,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并随军征战。建武五年(19),与吴汉等平定邯郸,攻下中山、常山等地。建武六年(20),率军进攻五校贼,连战获胜,又平定了铜马、白绕、赤眉等部。建武八年(22),率军攻打张灯、尤来,在壶关口打败之,后又平定了张步。建武十三年(27),跟随刘秀南征,平定了荆州。建武十四年(28),随刘秀北征,平定了河北地区。建武十六年(40),随刘秀东归洛阳,封为关内侯。耿纯是位忠臣,对刘秀的忠诚不亚于关羽、张飞、赵云等。建武十五年(41),光武帝刘秀病危,耿纯侍奉左右,劝刘秀传位于太子刘强,自己愿做辅政大臣。刘秀称帝后,封耿纯为大司马。建武十七年(41),耿纯病死。
【赏析】这首诗写耿纯辅佐皇帝刘秀,平定天下的功绩和品德。前两句说耿纯行军打仗时不和众人同,他只佩服那些英雄豪杰;后两句说他举家同心效命于朝廷,只要得到君主的信任,就一定能够成功。
“行兵不与众人同”:意思是说耿纯行军打仗从不随波逐流,与众不同。这里用反衬的方法突出耿纯的特点:别人都跟着大家走,只有他一个人不走;别人都跟着大家干,只有他一个人不干。
“已决英雄一见中”:意思是说经过考验,那些英雄豪杰都被耿纯看透了。这里用反衬的方法突出耿纯的特点:别人都看不准,只有他能够看透;别人都看不清,只有他看得清。
“举族同心能效顺”:意思是说全家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地为朝廷效力。这里用反衬的方法突出耿纯的特点:别人都顾不上自己的家族,唯有他关心自己的家族。
“得君何惮不成功”:意思是说只要得到君王的信任,就一定能够成功。这里用反衬的方法表现耿纯的品德:别人都担心不能成功,唯独他不怕不能成功。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充分体现耿纯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