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注释:
- 蔡琰(文姬):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女诗人和音乐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的父亲是蔡邕,一位著名的大文人。
- 陈留: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 屯田都尉:官名,负责屯田事务的官员。
- 河东:古地名,今属山西,是蔡琰的丈夫卫仲道的出生地。
- 胡骑:指匈奴军队。
- 左贤王:匈奴部落中的首领。
-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这是蔡琰被掳走的年份。
- 金璧:古代的一种珍宝,用金和玉制成,用于赎人或赎回财产。
- 笳声:即胡笳,是一种来自北方的乐器,常用于军中演奏,表达哀伤的情绪。
- 薄命:命运多舛,遭遇不幸。
赏析:
这首诗是徐钧创作的七言绝句《董祀妻蔡琰》,通过简短的句子表达了蔡琰的人生经历和她在历史上的地位。诗中,作者以“此生已分老沙尘”开头,描绘了蔡琰一生坎坷的起始,暗示了她悲惨的命运。接下来的“谁把黄金赎得身”则反映了曹操为了赎回蔡琰不惜重金,彰显了蔡琰在当时社会的崇高地位以及她对家庭的重要性。
尽管得到了曹操的救援,蔡琰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诗中的“十八拍笳休愤切”,表现了蔡琰虽然被救回,但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依然保持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态度。最后一句“须知薄命是佳人”,则是对蔡琰一生的总结,她虽然命运多舛,但依然保持着高贵的品格,这既是对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蔡琰一生的描述,展现了她的才华与不幸、坚韧与无奈,以及她在历史长河中的传奇色彩。这不仅是对一个个体的颂扬,也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地位的一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