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平明白下床,供君一钵曹溪香。
山中老卢致无恙,为我一洗醒而狂。
问君江行何所见,邂逅今朝识山面。
群峰亦自不相知,洼者欲逃危欲献。
洼逃危献知奈何,小草远志元同科。
时来随喜出云雨,不来抱蔼休岩阿。
老人于山消底物,毕愿托身仍托骨。
接颐孤撑看未已,万马崩腾过倏忽。
贵人祗听宫门镮,何曾一叶吼冰滩。
转头便下贞阳峡,岭猿举臂招入还。
归来海上亦不恶,把酒持螯夸至乐。
明朝远碧望林峦,依旧朱栏照城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第一句,月华道中:在月光照耀的山间小道上。
第二句,善财平明白下床,供君一钵曹溪香:善财是佛教经典中的菩萨,曹溪是禅宗五祖弘忍的故乡。这句诗的意思是:月色清冷,山道寂静,我刚刚起床,就给你奉上一钵清香的曹溪茶吧。
第三句,山中老卢致无恙,为我一洗醒而狂:老卢即老僧,这句诗的意思是:山间的寺庙安然无恙,我为你洗去一身的尘埃,使你重新振作起来,恢复清醒。
第四句,问君江行何所见,邂逅今朝识山面:问:你。山面:山的面貌。这句诗的意思是:请问您此行江水行舟看到了什么?今天偶然见到这山的面目。
第五句,群峰亦自不相知,洼者欲逃危欲献:群峰:群山。洼者:低洼之地。这句诗的意思是:群山也各自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低洼的地方想逃避危险却又想献媚。
第六句,洼逃危献知奈何:洼:低洼。这句诗的意思是:低洼的地方想逃避危险却又想献媚,这又怎么办呢?
第七句,小草远志元同科:小草远志:比喻微末的小草也能高远其志向;元同科:没有同科。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草也能高远其志向,但是没有与自己同科的人。
第八句,时来随喜出云雨,不来抱蔼休岩阿:时来:时机一到。随喜:佛经用语,指佛欢喜于某事,即随顺某人的意思而高兴。出云雨:像天上的云彩和雨滴一样。这句诗的意思是:时机来临就会像天降云雨一样,不降临就抱着敬畏的心情等待。
第九句,老人于山消底物:老人,指山寺僧人。消底:消磨掉。底物、底事:事情的原委。句意:山寺僧人消磨了一天的事情,最后只剩下了山。
第十句,毕愿托身仍托骨:毕愿:竭尽心愿。仍然,还是。句意:我竭尽心愿将身体交给你,还是把骨骼交给你。
第十一句,接颐孤撑看未已:接颐,指仰头。撑:支撑。看未已:看了还没有完。句意:抬头仰望,直到天色将晚,还看不完呢。
第十二句,万马崩腾过倏忽:万马奔腾,形容人马众多。倏忽:很快。句意:万马奔腾而过,很快就过去了。
第十三句,贵人祗听宫门镮:祗,只。环,古代门环。贵人,尊贵的人。句意:尊贵的人只是听着宫廷的门环声。
第十四句,何曾一叶吼冰滩:何曾:不曾。叶,指树叶。吼冰滩:大声叫响的冰滩河。句意:你不曾听到树叶在咆哮声中从冰面上飞过的声音。
第十五句,转头便下贞阳峡:贞阳峡:地名,位于今四川境内。句意:回头就下了贞阳峡谷,岭上的猿猴举起胳膊招呼我返回。
第十六句,归来海上亦不恶:归来,回到这里。海上,此处为借指山间寺院。不恶:不讨厌。句意:回来到这里也不讨厌。
第十七句,把酒持螯夸至乐:把酒,指饮酒;持螯:用手拿着螃蟹的腿取食。至乐:最快乐的事。句意:举杯痛饮,并夸赞这种乐趣是最快乐的。
第十八句,明朝远碧望林峦,依旧朱栏照城郭:明朝,明天早晨。远,远远地看。朱栏,红色栏杆。城郭,城池的城墙。句意:明天早晨远远地看着山林和城墙,红色的栏杆照着城郭。
【赏析】
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月下山寺僧与行人相遇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幽深静美,富有哲理。
首联“月华道中”四字点明题旨。月华如水,洒满山径,诗人踏着清幽的月色走出山寺。颔联写诗人送行者登山之所见:山寺僧人安祥无事,他为诗人洗去一路风尘的疲惫。颈联写诗人对这次相逢的感想:虽然诗人知道这位山寺僧人一生坎坷,但此刻他却似乎忘却了这些往事。诗人感慨万分地说:“你既然能这样洒脱地与我相会,我就与你共醉在这清凉的月夜里。”尾联诗人说:“你只管放心地走吧!我在这里,依然会守护着这座山寺!”尾联写诗人的决心。诗人表示自己一定会像守护一座山一样守护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