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引黄河入宿河,下栽鹿角起层波。
城中待哺一万户,咫尺南船那得过。

《书事七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和深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北引黄河入宿河:描述了将黄河的水引入宿州的河流中的景象。这里的“黄河”象征着壮阔的自然景观,而“宿河”则是具体的地理环境。王维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引”这一动词,展现了黄河与宿河之间水的流动和互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2. 下栽鹿角起层波:描绘了在宿州的土地上栽种鹿角,从而激起层层波浪的情景。鹿角作为北方的象征,在这里代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层波”则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动态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力量的赞美和敬仰。

  3. 城中待哺一万户: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方式,展现了宿州城内外众多居民的生活状况。这里的“待哺”意味着饥饿,而“万户”则强调了数量之多。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4. 咫尺南船那得过:这里提到了南方的船只,意味着距离的遥远。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南北交通不便的无奈和感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思考和向往。

《书事七首》不仅展现了王维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维的诗歌魅力以及唐代文化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