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山否,淮东非所归。
谁迎玄冕去,自趁白云飞。
泣尽孤儿血,空遗旧日衣。
容州公莫去,此地故人稀。
【注释】
- 宁倅挽词其二:宁倅,指诗人的朋友。
- 高山:指淮东,即今安徽省境内。
- 玄冕去:指友人离开。
- 白云飞:指友人离去,像乘着云彩自由飞翔一样。
- 泣尽孤儿血:孤儿的血都哭干了。
- 容州公莫去:指朋友不要离开。
- 此地故人稀:指朋友离开后这个地方就很少有人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好友宁倅写的挽诗。宁倅,名不详,字子开,宣城(今属安徽)人。大中祥符末进士,官至尚书右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981年(大中十三年)卒,年五十四。《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此诗为挽宁倅之作,前二句说怀念高山的友人不在淮东,即在今日之宣城,而友人已离任而去,如乘云而去;三、四两句说友人离别之时,自己无以相送,只能流泪到泪干,只留下那件旧衣服。最后两句是说:你走吧!我舍不得你离开,这里本来就没有多少熟人,你又走得这样匆忙。
宁倅的离去,使诗人感到十分悲伤,因此他写了这首诗来表达他的哀思。从诗歌结构看,首二句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别,尾联写意,层次分明,感情真挚。首句“高山”二字,既是实景,又是虚象,暗寓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次句“淮东非所归”,既写出了友人离别之地是淮东(今安徽),又表明了他对友人离去的原因的理解与惋惜,因为诗人认为淮东并不是他的归宿。第三句“谁迎玄冕去”,诗人想象友人离去时的神态,用“玄冕”一词,形容友人的服饰,既表现了友人的身份地位,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尊敬。第四句“自趁白云飞”,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时心情的揣度。友人离去,诗人想挽留却无法做到,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远走高飞,而自己只有哭泣而已。第五六两句,诗人进一步描写了自己的情感。诗人说:“泣尽孤儿血,空遗旧日衣。”这是说自己因思念友人而泪水流尽,留下的只是这件旧衣服。这一句是诗人的直抒胸臆。诗人说:“容州公莫去,此地故人稀。”这是诗人借友人之口来表达自己的心愿。意思是:你不要离开此地吧!这里本来就没有什么熟人,你一走就更少了。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语言简练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