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本是诸儒秀,上国宜从大隐居。
别我好留仙竹杖,送君欲献野芹蔬。
所惭下士文章陋,未报诸公礼义馀。
若见汝阴前太守,为言迂阔正谈书。

【注释】

南州:这里泛指南唐,南唐的京城是金陵。诸儒:指当时的学者。上国:古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原地区。大隐:指隐居。

别我好留仙竹杖:送别的人想你留下一根仙用的竹子作为纪念。

野芹蔬:野芹菜。芹即芹菜的嫩茎,古人以之代指菜蔬。

下士文章陋:下等人的文章写得不好。

礼义余:礼仪和道义还剩下很多。

汝阴前太守:汝阴(今安徽淮南市),前太守,指王禹偁曾任此职,故称。

迂阔正谈书:迂阔,迂腐而不切实际;正谈书,正当谈论书法。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禹偁与友人在金陵分别,临别之际,诗人感慨良多,遂赋此诗赠别友人。

首联说朋友离别之后,你留在金陵可以做一个杰出的学者。“诸儒秀”三字用得贴切精当,既表明了友人在学术界的地位,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许。同时这一句又照应到“南州本是诸儒秀”,说明友人是在金陵这样的大地方做学问的,这就为下面的“宜从大隐居”埋下了伏笔。

颔联写友人离去后,诗人要送他一支仙竹杖,并赠送野芹菜。这里的“别我好留仙竹杖”是诗人的真情流露,因为他知道友人不会接受这根仙竹杖,所以才有此一说。而“欲献野芹蔬”则是诗人的一片心意,也是他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一种方式。

颈联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情。“下士文章陋”一句是对自己文章水平的自谦;“未报诸公礼义馀”一句是说自己没有尽到报答诸公的责任。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友人的高尚品格。

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若见汝阴前太守”是说如果有机会见到这位前太守王禹偁,一定要向他请教关于书法方面的知识。“为言迂阔正谈书”是诗人的表白,意思是请那位前太守告诉王禹偁,自己虽然迂腐但正在认真地谈论书学问题,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

这首诗是王禹偁写给友人的信,信中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