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不平气,忽然凌太虚。
无人哭一声,半夜思唐衢。

注释:胸中的愤懑不平之气,忽然像要冲破天际的气流。没有人能听到我哭泣的声音,半夜里想起唐朝的孟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贾岛的名作。诗中以夜坐思唐人为题,借景抒情,抒发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慨。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端坐,心中充满了不平之气,这“不平之气”似乎就要冲破胸臆,直上云霄了。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诗人又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高声呼唤着,希望能有人听到他的哀鸣,让他得到一些慰藉。可是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那一轮明月高悬夜空,陪伴着他度过这漫漫长夜。于是,他不禁悲从中来,想到唐代的孟郊。孟郊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死时仅五十三岁。他在临死前还念念不忘自己的贫困潦倒,他生前曾写下《哭品》一诗:“平生所负气,今日乃如此!”孟郊死后,贾岛为他写下挽诗:“孟郊死已久,无人知其子。生事且黄土,身后有遗穗。”贾岛对孟郊十分敬仰,因此当他听到孟郊的名字时,不禁悲从中来,久久不能平静。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成的。

首句“思诚斋夜坐”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诚斋”是诗人自号,这里用来指代自己的住所;“夜坐”说明诗人当时正在书房里坐着。

第二句“胸中不平气,忽然凌太虚”,承接上句,写诗人因心中的不平之气而感到郁闷难忍,仿佛要将胸腔撑破。“胸中不平气”是全诗的核心,也是作者情感的关键所在。

第三句“无人哭一声,半夜思唐衢”,进一步描绘诗人深夜时的心境。这里的“哭”并不是真的让人哭泣,而是用“哭”来比喻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唐衢”是一个典故,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九十五》记载,唐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后来,唐衢又被召回京任谏议大夫,但在返回途中病逝于洛阳驿站。诗人在这里用“唐衢”来暗指自己的处境和遭遇。同时,“思唐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寄托,即希望自己能够像唐衢那样有才华而又敢于直言的大臣一样,为国家效力。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收尾。诗人通过“胸中不平气,忽然凌太虚”这两句,将内心的愤懑之情推向了高潮;而在“无人哭一声,半夜思唐衢”中,则将这种感情转化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它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