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骖鸾不御风,腾身拖袂便乘空。
方从碧海游三岛,却驾烟霞上紫宫。
【注释】
骖:驾。御:驾驭。方:方才,刚才。三岛:指瀛洲、蓬莱、方壶等神山。紫宫:指上清宫。
【赏析】
这首七绝以“仙人”为题材,描写了仙人腾身乘空、遨游四海的神奇情景。前两句写仙人不用乘鸾驭风,便凌虚直上;后两句则从仙境飞升到人间,再飞升到仙界。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
不用骖鸾不御风,腾身拖袂便乘空。
方从碧海游三岛,却驾烟霞上紫宫。
【注释】
骖:驾。御:驾驭。方:方才,刚才。三岛:指瀛洲、蓬莱、方壶等神山。紫宫:指上清宫。
【赏析】
这首七绝以“仙人”为题材,描写了仙人腾身乘空、遨游四海的神奇情景。前两句写仙人不用乘鸾驭风,便凌虚直上;后两句则从仙境飞升到人间,再飞升到仙界。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
民实德之出自《送山阳宰》,民实德之的作者是:徐积。 民实德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民实德之的释义是:民实德之:人民确实感激他的恩德。 民实德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民实德之的拼音读音是:mín shí dé zhī。 民实德之是《送山阳宰》的第8句。 民实德之的上半句是: 我述民言。 民实德之的全句是:我述民言,民实德之。 我述民言,民实德之。的上一句是:大夫去矣
我述民言出自《送山阳宰》,我述民言的作者是:徐积。 我述民言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我述民言的释义是:我述民言:表达和转述民众的话语和意见。 我述民言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我述民言的拼音读音是:wǒ shù mín yán。 我述民言是《送山阳宰》的第7句。 我述民言的上半句是:何以述之。 我述民言的下半句是:民实德之。 我述民言的全句是:我述民言,民实德之。 我述民言
何以述之出自《送山阳宰》,何以述之的作者是:徐积。 何以述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以述之的释义是:难以释义。 何以述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以述之的拼音读音是:hé yǐ shù zhī。 何以述之是《送山阳宰》的第6句。 何以述之的上半句是: 大夫去矣。 何以述之的下半句是: 我述民言。 何以述之的全句是:大夫去矣,何以述之。 大夫去矣,何以述之。的上一句是
大夫去矣出自《送山阳宰》,大夫去矣的作者是:徐积。 大夫去矣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夫去矣的释义是:大夫去矣:指官员离任。 大夫去矣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夫去矣的拼音读音是:dà fū qù yǐ。 大夫去矣是《送山阳宰》的第5句。 大夫去矣的上半句是:民安厥室。 大夫去矣的下半句是:何以述之。 大夫去矣的全句是:大夫去矣,何以述之。 大夫去矣,何以述之。的上一句是
民安厥室出自《送山阳宰》,民安厥室的作者是:徐积。 民安厥室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民安厥室的释义是:民安厥室:指百姓安居乐业,家庭和睦。 民安厥室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民安厥室的拼音读音是:mín ān jué shì。 民安厥室是《送山阳宰》的第4句。 民安厥室的上半句是: 静而不烦。 民安厥室的下半句是: 大夫去矣。 民安厥室的全句是:静而不烦,民安厥室。
静而不烦出自《送山阳宰》,静而不烦的作者是:徐积。 静而不烦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静而不烦的释义是:清静而不烦恼。 静而不烦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静而不烦的拼音读音是:jìng ér bù fán。 静而不烦是《送山阳宰》的第3句。 静而不烦的上半句是:平恕如一。 静而不烦的下半句是:民安厥室。 静而不烦的全句是:静而不烦,民安厥室。 静而不烦,民安厥室。的上一句是
平恕如一出自《送山阳宰》,平恕如一的作者是:徐积。 平恕如一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平恕如一的释义是:平恕如一:公平宽恕,一视同仁。 平恕如一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平恕如一的拼音读音是:píng shù rú yī。 平恕如一是《送山阳宰》的第2句。 平恕如一的上半句是:大夫三年。 平恕如一的下半句是: 静而不烦。 平恕如一的全句是:大夫三年,平恕如一。 大夫三年
大夫三年出自《送山阳宰》,大夫三年的作者是:徐积。 大夫三年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夫三年的释义是:大夫三年:指山阳宰(山阳县的县令)任期三年。 大夫三年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夫三年的拼音读音是:dà fū sān nián。 大夫三年是《送山阳宰》的第1句。 大夫三年的下半句是:平恕如一。 大夫三年的全句是:大夫三年,平恕如一。 大夫三年,平恕如一。的下一句是
何所弗至出自《可养一章赠别范子舟》,何所弗至的作者是:徐积。 何所弗至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所弗至的释义是:何所弗至:无所不至,指到达任何地方。 何所弗至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所弗至的拼音读音是:hé suǒ fú zhì。 何所弗至是《可养一章赠别范子舟》的第6句。 何所弗至的上半句是: 养而充之。 何所弗至的全句是:养而充之,何所弗至。 养而充之,何所弗至
养而充之出自《可养一章赠别范子舟》,养而充之的作者是:徐积。 养而充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而充之的释义是:培养并使之充实。 养而充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而充之的拼音读音是:yǎng ér chōng zhī。 养而充之是《可养一章赠别范子舟》的第5句。 养而充之的上半句是:斯已可贵。 养而充之的下半句是:何所弗至。 养而充之的全句是:养而充之,何所弗至。
【注释】 幅巾:古代文人戴的一种头巾,用布帛缝制。芒履:草鞋。尘中:尘世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出游时所作,诗中通过写卖药翁不识烟霞客的无知,表现了作者对“世态”的不满和对“仙道”向往的情怀。 首句点明出游之目的,是为寻找平时所未见的古风;第二句写出游时之装束,以表明自己与一般游人有所不同;末二句写途中所见,一个卖药翁不识“烟霞客”,说明世俗之人不能识别隐逸之士。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
注释: - 卖药仙:卖药的人,仙人。 - 蹄涔蚁垤何须较,芳草浮云事可知:意思是说,即使是小水洼里的蚂蚁窝也无需去比较,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事情都是可以知道的。这里的“蹄涔”和“蚁垤”是比喻,表示微小的地方;而“芳草浮云”则是用自然现象来说明事物的真相,不必深究。 - 曾向人闲闲卖药:曾经在闲暇的时候,卖药为生。 - 尘埃满眼看儿嬉:形容自己身处尘世中,却无法摆脱世俗的困扰
迷路仙 当时采药因迷路,平上青云不用梯。 却似人闲行路者,醉魂春梦至今迷。 注释:当时我去采药时迷路了,就像是在青云之上行走却不使用梯子一样。就好像是那些悠闲的人在路上行走,而我却像喝醉了酒一样,沉浸在春天的梦境中,到现在都还没有清醒。 赏析: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迷茫和困惑的感慨。诗中用“迷路”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处境,用“平上青云不用梯”来比喻自己没有借助外力就达到了高处
注释: 飞仙:指神仙。 十万里余都一息,须知此道非人力:意为神仙的长生不老之道是无法用人力所能得到的。 有时闲望玉山游,鸾凤满天追不得:意为有时候我闲暇时会望着那片云山之景,但天上的鸾凤却无法追逐得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于神仙长生不老之道的感慨和追求。他意识到这种长生不老之道是无法用人力所能得到的,只能寄希望于神仙的力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鸾凤追逐的无奈
【注释】 曾:曾经。巫山十二峰:指神女居住的巫山神女峰。巫山:在今重庆市、湖北省等地,有神女峰十二处。谪仙:指诗人自比,意谓自己才高志远,像天上的神仙一样,被贬到人间。宴:宴饮。十二峰:指神女居住的巫山十二峰。瑶环:玉环。浮丘: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名。骑玉虹:《列子·汤问》“赤水之滨有神龟,其背若象白鹤,目若黄金,颈足马蹄皆如列树,名曰伯乐。伯乐执策而立于东海之渚,三旦而顾反。此龟者,神物也
【注释】: 1. 谪仙:古代传说中因犯了天条而被贬谪的仙人。 2. 自脱:自己脱离,即离开。 3. 霓裳:仙女所穿的五彩衣。 4.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一带。 5. 金字:金印。 6. 人闲:指仙人被谪后闲居无事。 7. 烟霞:指仙境中的云雾和山间彩霞。 8. 醉梦吟魂:形容沉醉如痴如梦,魂灵飘忽不定的样子。 9.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仙人被谪后的孤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