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宴巫山十二峰,归来谪下广寒宫。
如今已得瑶环赐,便揖浮丘骑玉虹。

【注释】

曾:曾经。巫山十二峰:指神女居住的巫山神女峰。巫山:在今重庆市、湖北省等地,有神女峰十二处。谪仙:指诗人自比,意谓自己才高志远,像天上的神仙一样,被贬到人间。宴:宴饮。十二峰:指神女居住的巫山十二峰。瑶环:玉环。浮丘: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名。骑玉虹:《列子·汤问》“赤水之滨有神龟,其背若象白鹤,目若黄金,颈足马蹄皆如列树,名曰伯乐。伯乐执策而立于东海之渚,三旦而顾反。此龟者,神物也,为道者所不能识。禹见之,使入于河,则不可复返矣。”后用“伯乐”比喻知音或贤人。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秋,诗人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与友人李二十同游南楼,登临古迹巫山神女峰,凭吊神女,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首句“曾宴巫山十二峰”,写诗人对神女的怀念。诗人在神女峰上宴饮,饮酒赋诗,神女赠予玉环,诗人受宠若惊。“归来谪下广寒宫”,是说诗人被皇帝贬谪到广寒宫去。广寒宫是月中宫殿,这里借以象征皇帝所居之处,表明诗人的冤屈。

第二句“如今已得瑶环赐”,“瑶环”即玉环,是王昌龄赠给崔颢的一首诗中的用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今我终于得到了玉环的赏赐,从此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但这只是表面的欢乐,实际上却是“谪下”。

第三句“便揖浮丘骑玉虹”,“浮丘”是传说中的仙人名,《列子·周穆王篇》:“海上之人有好奇怪者,每至海上,度之无几何里,去琼台五里所,弃其剑,拔其簪,管其朝服,齐朱颜,毛角,脱其文皮,芒然放光,化为龙,浮于大海。”又《列子·黄帝篇》:“黄帝乘龙御天而行四海,非仁义所能制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就骑着玉虹向天上飞去。这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

最后一句“便揖浮丘骑玉虹”,是全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