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乃是三月三,三分春色二分去。
一分春色能几多,吟翁老病无如何。
却思翁在秦中时,年少爱游山与溪。
其时人物如神仙,手携酒榼擎花枝。
人不惜钱似痴騃,乞者与之见者买。
人人俱著好衣裳,处处纷纷成五采。
山上山前闹如市,人半归时城欲闭。
西溪最是柏坡头,人家占却无闲地。
更有几处入城早,清明上巳踏芳草。
若无疾病与死亡,人家大抵无烦恼。
【注释】
三月三日作:在三月初三是作诗。
三分春色二分去:春天的景色已去了三分之二。
吟翁老病无如何:我年老生病了,无可奈何。吟:指吟咏、作诗。
秦中:今陕西中部。这里泛指秦州,即今甘肃天水一带。当时是北宋西北边境地区。
年少:年轻的时候。爱游山与溪:喜欢游山玩水。
手携酒榼擎花枝:手里拿着酒壶,手拿花枝。榼,古代一种盛酒器。
乞者与之见者买:乞丐也愿意买。之:代词,指花。见者,看见的人。之,指花。
人人俱著好衣裳:人人都穿着好的衣物。
处处纷纷成五采:处处都五彩缤纷。
山上山前闹如市:山上山下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闹如市:形容非常热闹。
人半归时城欲闭:人们大半要回家的时候,城门就要关闭了。
西溪最是柏坡头:西溪最靠近柏坡(今河南林州市),柏坡是北宋初期的宰相司马光任官的地方。
人家占却无闲地:人家占据着没有空闲的土地。
更有几处入城早:还有几处地方进城很早。入城早:进城早的人多。
清明上巳踏芳草:清明和寒食节期间踏青赏春草。上巳:古时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亦称“修禊”。
若无疾病与死亡,人家大抵无烦恼:如果没有疾病死亡的威胁,人家大概不会有烦恼事发生。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首联:“今朝乃是三月三,三分春色二分去。”首句点明时间是三月初,而春色却只有二分;后句说春天的景色已经失去了一半。这是说春天虽然来临,但美好的春色已经失去了一半,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颔联:“一分春色能几多,吟翁老病无如何。”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消逝。春天的美景如同短暂的生命一样,无法长久保持;而我则因为年老体衰而无力挽留它。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颈联:“却思翁在秦中时,年少爱游山与溪。”这两句回忆了作者年轻时热爱游山玩水的情景。他曾经在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游历山水,那时的他充满活力和热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尾联:“若有疾病与死亡,人家大抵无烦恼。”尾联这两句是对现实的感慨和总结。如果人们没有疾病和死亡的威胁,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平静而无忧无虑。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以春景的消逝为引子,抒发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