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船不见和州载,胜地惟馀避暑宫。
今日刍荛皆得往,大王风作庶人风。

【注释】

(1)荆州:地名,泛指湖北、湖南一带。即事:写眼前景物或事件。

(2)和州:《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建安十六年,曹公攻濡须。权使都督凌统以兵继援,统欲击之,瑜以为盛夏兴师,于理未合,乃引还。权嘉其言,加统卫将军。”可见“和州”是指孙权的家乡。载:载船。胜地:美好的地方。

(3)避暑宫:三国时,孙权所筑,在今南京附近,因夏季炎热而得名。

(4)今日刍荛:指平民百姓,刍荛是割草打柴的人。风作:比喻君主的德化。庶人风:比喻普通老百姓的风气。

【译文】

战船不见了和州载来,美好的地方只留下避暑宫。今天百姓都去砍柴割草,大王的德化像风一样吹遍了天下。

赏析:

此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当时苏轼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作者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失望,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渴望施展才能的愿望等复杂的思想感情。

首句“战船不见和州载”,用典,“和州”为孙权故里,这里泛指故乡。诗人从赤壁之战说起,赤壁之战前,东吴与曹操相持不下,孙权命周瑜率军进兵合肥,曹操败退至和州一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昔日孙权的战船已经不载着将士们杀敌去了,如今只剩下了一座避暑宫。“胜地惟馀避暑宫”,意思是说当年孙权的避暑宫已经成为人们休闲避暑的地方了,它曾经是东吴军队驻扎之地,现在则成了人们的游憩场所。“今日刍荛皆得往”,意思是现在连普通的百姓都可以自由往来。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东吴和蜀汉的战事早已结束,现在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了。其实,这是诗人对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不满,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于自己被贬的无奈。

第二句“胜地惟馀避暑宫”,“胜地”,指的是当年孙权建立吴国、称霸江东的美好地方;“惟馀”,意思是仅剩下;“避暑宫”,则是当年孙权所建的宫殿。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年孙权建立的吴国,如今只剩下了一处避暑的宫殿,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如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一句中蕴含着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追忆与感伤,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被贬的无限感慨。

第三句“今日刍荛皆得往”,意思是今天连普通的百姓都可以自由地来往。这句诗表面上是说如今的社会风气已经变得宽松自由了,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这句诗句中的“刍荛”,指的是割草打柴的农民;“皆得往”则是说他们都可以去那里做农活了。这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如今的社会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压抑了,人们可以自由地去任何地方,去做任何事。然而,实际上却是在讽刺当时的社会风气已经变得腐朽不堪了,人们不再有追求进步的勇气和动力。这一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反感。

最后一句“大王风作庶人风”,意思是说现在连那些贵族豪门子弟也开始模仿平民百姓的生活方式了。这里的“大王”指的是孙权,而“庶人风”则是平民百姓的风尚。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现在的统治者已经开始失去了自己的威严和尊严,他们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像平民百姓了。这一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社会变革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