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每恨眼不饱,上马岂知程可贪。
还我一筇双不借,缓从云北过云南。
诗句原文:
看山每恨眼不饱,上马岂知程可贪。
还我一筇双不借,缓从云北过云南。
译文:
常常因看山而感到眼睛不够用,上马时也未曾想到路程的漫长。
将那根竹杖归还给我吧,不要在云的北面慢慢行进,而是要在云南的南面轻松前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旅行途中所见美景的无限向往与珍惜之情。首句“看山每恨眼不饱”描绘了诗人在观赏山景时,因美景令人流连忘返,而感到自己的眼睛无法完全捕捉到这些美丽景色的遗憾。这里的“眼不饱”不仅是视觉上的不足,也隐喻了心灵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第二句“上马岂知程可贪”则转折至骑马出发的情境,诗人在上马启程时并未意识到旅途的艰辛,反而有些轻率。这里反映了一种对即将到来的旅程的轻视态度,也暗示了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第三句“还我一筇双不借”,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物(很可能是竹杖)的请求。通过“还我”、“双不借”等词语,诗人希望对方能够归还给他这个曾经使用过的竹杖,这既是一种物质上的归还,也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和依赖。
最后一句“缓从云北过云南”,则是诗人对未来行程的美好期许,他希望在云的北面缓缓前行,最终能够在云南的南部轻松地达到目的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旅途顺利的祈愿,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旅行过程中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感的细腻刻画,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珍视与追求的态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未知旅途的期待和憧憬。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