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廷议,如闻少及民。
诸侯无患楚,三户可亡秦。
但使诛求减,常令贡赋均。
荒年免离散,率土尽王臣。
【注释】
梁子,即梁肃。梁肃字子辅。“赴召”是赴任的意思。梁肃任御史中丞,受诏到朝廷议事。
少及民:少,指年轻;及,同‘极’,接近、达到;民,百姓。
诸侯无患楚:指春秋时的楚国,因为楚平王被弑,其子孙流散四方,所以这里说诸侯无患楚,意谓天下太平,没有战乱。
三户可亡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灭六国后,把各国的贵族和富豪全部迁入咸阳,并下令将他们全部坑杀,只让他们留下三代以内的宗族。据记载,当时有20户人家被杀。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人口稀少的地方容易为敌人所攻破。
但使诛求减,常令贡赋均:只要国家减少对人民的搜刮,经常让各地的赋税负担均衡一些,老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荒年免离散:荒年,指灾荒之年。在灾荒之年,百姓不致流亡。
率土尽王臣:意思是说,整个国家都是君王的臣属。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1),时作者正为御史中丞。这首诗是勉励友人梁肃赴朝廷任职的话。全诗四章,每章八句。前三章是总论,末章是总结。
首章写当今皇帝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密切。言皇帝今日议论政事,如闻皇帝能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则天下大治矣。
二章写天下太平,没有战乱,这是由于楚平王被弑后,楚子孙流散四方,而诸侯们并不担心楚国复起的缘故。
三章写如果统治者能做到减轻对百姓的剥削,经常让各地的赋税负担均衡一些,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
末章写如果这样治理国家,即使发生灾荒之年,也不会出现百姓流亡的现象,整个国家就是君王的臣属。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语言简洁明快,一气呵成,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赴朝廷任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