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耆旧老江东,泪洒军前草木风。
巫峡山高苦霜雪,附书那有北来鸿。

【注释】:

感事三首:指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三首诗。这三首诗,都以悲怆的音调,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朝廷的失望。“耆旧”,指老臣;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泪洒军前草木风”:指诗人看到将士们在战场上流泪,而草木也被风吹得起舞,不禁感慨万千。“山高”二句:指巫峡高山峻岭,霜雪交加,使远去的鸿雁难以北归。“附书”:指书信。“那有”:哪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夔州时所作,是一组感事七律中的第三篇。

首联写中原的耆旧、江东的老将,他们面对中原沦丧、国家危急,悲痛欲绝,涕泪洒落,泣不成声。这两句诗,把一个老将军的满腔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由景生情,写夔州的巫峡山高谷深,寒气逼人,霜雪交加,一片苍茫。在这样的环境中,大雁飞过,却无法北返。这一联,既写了夔州的险恶环境,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苦无依之感。

颈联由物到人,写夔州巫峡的山高谷深,使大雁飞不过去,因此也使远行的鸿雁无处寄书。这一联,既写了夔州的地理环境,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悲伤。

尾联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说大雁没有地方寄书,那么自己的信又往哪里寄呢?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也没有地方寄信啊!这一联,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无助,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朝廷的失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