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歃血不濡齿,奚车辚辚临渭水。
一丸未及封函关,已复胡歌饮都市。
近闻移屯集岐下,战声日震长平瓦。
两军相持久未决,将军宝帐皆在野。
野田秋深风力劲,边云日满青泥岭。
三军雨立甲裳重,诸将露宿旃裘冷。
原头霜落黄芦乾,西风猎猎边亭寒。
从军之乐今有几,仲宣寄诗烦说似。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一:平凉,即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凉市。在历史上,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因此这里的人民生活相对贫困。

  • 译文一:平凉的人们歃血为盟,但鲜血未沾湿牙齿,奚国的车辆隆隆驶过渭水边。

  • 诗句二:一丸,指的是一枚玉佩或玉玺。封函关,意味着将其封存于函谷关,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着国家的边防。胡歌,即胡歌,是古时对北方民族的一种称呼。饮都市,意味着在都市中畅饮,显示了他们生活的富足和享乐。

  • 译文二:一枚玉佩还未来得及送到函谷关就被打开,胡人的歌声已经传遍了都市。

  • 诗句三:近闻,最近听闻。移屯,指调动军队的部署。集岐下,指集结于岐山一带,这是古代兵法中常用的战术,意在集中优势兵力于关键点。战声,战争的声音或消息。长平瓦,指长平之战的遗迹,这里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赵国战败后长平成为废墟。

  • 译文三:最近听说有军队移动到岐山一带布阵,战场上的消息日日传来,长平之战的残瓦仍在诉说着往昔的战争。

  • 诗句四:两军,指秦军和赵军。相持,指双方对峙不退。久,长时间。决,决定。将军宝帐皆在野,指将军的帐篷都设在野外,形容战场形势紧急,将军不得不亲自指挥战斗。

  • 译文四:两军相持良久,战事仍未决定胜负,将军们只得暂时放下兵器,坐在野外指挥战斗。

  • 诗句五:野田,指广阔的田野。秋深,秋天已深。风力劲,形容天气非常寒冷。青泥岭,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东2.5公里处,因山上覆盖一层青泥而得名。

  • 译文五:田野里的秋风吹得很冷,青泥岭上霜降,一片萧瑟景象。

  • 诗句六:三军,泛指所有军队。雨立,指雨中列队站立。甲裳,指士兵的铠甲。重,厚重。诸将,指众将领。露宿,指露天而睡。旃裘,指毛皮制成的衣物。

  • 译文六:全军将士雨里列队站立,铠甲沉重如同披甲的战士。众将领也露天而眠,衣衫被寒风吹得冰凉。

  • 诗句七:原头,指原野的边缘。霜落,指初雪。黄芦,指枯萎的芦苇。乾,干裂。西风猎猎,指西北方向刮起的狂风。边亭,指边远的军营。寒,寒冷。

  • 译文七:原野边缘的秋日,黄芦苇干裂,西风吹过边营发出猎猎声响,寒意袭人。

  • 赏析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士兵的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诗中的“平凉”和“歧山”等地名的使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和平的思考。此外,诗歌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