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烟生远山,空翠蒙馀昏。
天容颇不佳,北风凄以寒。
醉眠拥败絮,方知有奇温。
梦馀忽惊悟,檐有斗鹊喧。

【解析】

本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诗歌内容,然后逐联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

“早起”,即起床。“晨烟生远山,空翠蒙馀昏”,清晨的薄雾缭绕在远山之上,一片迷蒙的绿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早起时所见的美景。

“天容颇不佳,北风凄以寒”。此时天气尚不晴朗,阴云密布,北风呼啸,寒冷刺骨。这句描写了作者早晨出门时所见的自然景象。

“醉眠拥败絮,方知有奇温。”我喝醉了酒,抱着被子睡熟了,才知道自己睡得格外暖和。“抱”字写出了“我”对被子的依恋,突出了被子的温暖。

“梦馀忽惊悟,檐有斗雀喧。”醒来后,忽然想起昨夜饮酒作乐,不觉中沉醉而眠。屋檐上,喜鹊欢叫,好像在为这美好的夜晚而欢呼。

【答案】

译文:

清晨的薄雾缭绕着远山,一片迷蒙的绿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天色阴沉,北风呼啸,寒冷刺骨。我喝醉了酒,抱着被子睡熟了,才知道自己睡得格外暖和。醒来后,忽然想起昨夜饮酒作乐,不觉中沉醉而眠。屋檐上,喜鹊欢叫,好像在为这美好的夜晚而欢呼。

赏析:

全诗写于唐德宗贞元年间。诗前两联描绘了诗人早起时的美景,“空翠”“寒”等词语渲染了清晨的清冷氛围,“空”“蒙”两个叠词又给读者带来了静谧的感受。三联则由景入情,诗人因“醉眠”而“方知有奇温”,可见他因酒酣入睡而感到格外的温暖,从而反衬出外面环境的寒冷。末联写诗人被外面喜鹊喧闹的声音惊醒的情景,既点出了时间是“梦馀”,也表明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增添了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