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筇过子约朝朝,况是门无百步遥。
午卧檐曦茶可煮,夜谈窗霰栗堪烧。
范鱼何用惊生釜,郑鹿应知梦覆蕉。
试作文殊问居士,从今一饭久如消。
【译文】
携带着筇竹杖每天去拜访,更令人高兴的是距离只有百步之遥。在午睡时可以煮茶,夜晚谈笑时可烧栗。范鱼何须惊扰那生火的釜锅,郑鹿应知我正梦见蕉叶。试作文殊问居士,从今以后一餐久如消。
【注释】
次韵苏中丞喜文潜病间:这是作者为苏中丞写的一首诗,因为苏中丞喜欢苏轼的文采,所以作者作诗祝贺。
携筇过子约朝朝:拄着筇竹杖,每天去拜访。筇,用竹子制成。子,这里指苏东坡。
况是门无百步遥:何况我们之间没有一百步之遥。况是,何况。门无百步遥,门前没有一百步之遥。
午卧檐曦茶可煮,夜谈窗霰栗堪烧:中午午休时阳光照在窗户上,可以煮茶;晚上谈笑时,窗外落下的冰雹正好可以用来烧菜。檐,屋檐。曦,阳光。茶可煮,茶水能煮熟。
范鱼何用惊生釜:范蠡为什么还要惊动煮食的铁釜(烹煮器)?范鱼,范蠡。
郑鹿应知梦覆蕉:郑国的鹿知道梦中的蕉叶被踩坏了。郑鹿,《左传》中说:“郑国有一只鹿,夜里梦见蕉叶覆盖了它。”
试作文殊问居士,从今一饭久如消:试着给苏轼写信,问候他的近况,从今以后他吃一顿饭的时间就和过去一样长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时苏轼已获赦免。)
【赏析】
此诗作于元祐六年(1091),当时东坡先生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与友人苏中丞相会。诗人对朋友的处境表示同情,并祝愿其早日康复。全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对友人真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