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略轩裳陶隐居,肘书百卷事宁躯。
茯苓日长东山涩,早晚柴车命仆夫。
【注释】
脱略轩裳陶隐居:陶潜,字元亮,东晋末年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田园。此句意谓脱略了官职,归隐田园。轩裳:指代官服。陶隐居:陶潜。肘书百卷事宁躯:百卷书中记载着平生的事迹。肘:手肘处。书:指代著作。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逃到四川,在成都称帝,是为睿宗。肃宗上元元年(760),李亨即位,是为代宗,尊玄宗为太上皇。代宗时,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大历五年(770),代宗任命严武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镇守成都,以镇压叛乱,巩固后方。严武对代宗忠心耿耿,对百姓十分体恤,所以深得人心。大历十一年(776)冬,严武病逝,由其子严绶代理节度使职务。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次韵:即和诗的意思。阎仲甫郎中:阎仲甫,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并称为“三杰”。郎中:官名。唐代中央各部尚书省所属六部的长官,正五品上阶。病起:因病初愈。二首:指两首诗。
茯苓日长东山涩:茯苓:一种植物,可做药材用。古人认为它能利水渗湿。《诗经·国风·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匪斧不克。”毛传:“柯,木曲也;匪,非也。言必伐木然后能成柯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引作“匪斧不克”,孔颖达疏引王弼云:“言非木无柯,非柯无斧也。”《礼记·檀弓下》:“古者棺椁无度,中古以来,稍作制度。……及至周世,制中墙,以为间。然犹有棺椁焉……及秦而亡,俗弊于奢,陵夷至今,未有所改。”又引《礼》文云:“葬于中野。”注云:“自周衰,葬于中野。”《礼记·檀弓下》引《檀弓》“葬于中野”作“葬于中墓”。《史记·孔子家语》:“孔子葬于防,鲁之东鄙。”郑玄注云:“防,鲁邑也。”《太平御览》七一引“中墓”,又《太平寰宇记》卷九四载:“鲁城东南有防城。”则防城在今山东曲阜市附近。按:据考古资料,鲁故城遗址当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北20公里左右。
早晚柴车命仆夫:柴车:古代的一种轻便车。仆夫:《说文》:“仆,随人也;夫,丈夫也。”“夫”亦作“扶”。汉扬雄《方言》:“夫、扶、仆、婢、奴,皆男子之通称。”“夫”亦作“扶”。“仆夫”,即仆役。此句意谓早晚要派仆役去赶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给友人阎仲甫的,当时阎仲甫病愈,杜甫写此诗以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两句是说,我虽然脱略了官职,但志向却远大如星辰。脱略:抛弃。轩裳:借指官职。陶隐居:陶潜,字元亮,东晋末年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田园。诗句的意思是我像陶潜那样,脱略了官职,回归自然。肘书百卷:意思是说我已经翻阅百卷书籍。肘:手肘处。书:指代著作。
第三句“茯苓日长东山涩”,意思是说我的茯苓已经长得很长了,而且长在东山上很涩口。茯苓:一种植物,可做药材用。古人认为它能利水渗湿。《诗经·国风·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匪斧不克。”毛传:“柯,木曲也;匪,非也。言必伐木然后能成柯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引作“匪斧不克”,孔颖达疏引王弼云:“言非木无柯,非柯无斧也。”《礼记·檀弓下》:“古者棺椁无度,中古以来,稍作制度。……及至周世,制中墙,以为间。然犹有棺椁焉……及秦而亡,俗弊于奢,陵夷至今,未有所改。”又引《礼》文云:“葬于中野。”注云:“自周衰,葬于中野。”《礼记·檀弓下》引“葬于中野”作“葬于中墓”。《史记·孔子家语》:“孔子葬于防,鲁之东鄙。”郑玄注云:“防,鲁邑也。”《太平御览》七一引“中墓”,又《太平寰宇记》卷九四载:“鲁城东南有防城。”则防城在今山东曲阜市附近。按:据考古资料,鲁故城遗址当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北20公里左右。
第四句“早晚柴车命仆夫”,意思是早晚都要派仆役去赶车。
最后两句是说:你的疾病已经好了,我随时都愿意为你驾车,你有什么吩咐只管告诉我吧!
译文:
我虽然脱略了官职,但志向却远大如星辰。
我的茯苓已经长得很长了,而且长在东山上很涩口。
早晚都要派仆役去赶车啊!
你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了!
什么时候我都乐意为你驾车,你有什么吩咐只管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