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愿骍而愿犁。
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
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
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
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
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模仿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十二生肖的命运和遭遇。下面是逐句释义:
鼷鼠食牛(牛)牛不知,牛不愿骍而愿犁。
小老鼠吃了牛(比喻被害者),而牛并不知道(比喻无知者)。牛不想成为红色的公牛(比喻被害者),而是希望成为犁地的牛(比喻受害者)。
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
老虎吼叫引来风暴,兔子狡猾躲在月亮里被烤熟。
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
预示着阴间烽火,两条龙死了;独自在晋地泽国,一条蛇悲伤。
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
失去马匹,吉凶都聚集在一起;丢失羊,藏谷的人家未分清。
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
戴着猴子的帽子去旅行,感到满意;听到风雨声却漠然无动。
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不必让吠叫的狗叫唤(暗示某种警告或提醒);阮籍和猪共坐一坛(暗示一种放纵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模仿乐府诗的形式,描绘了十二生肖的命运和遭遇。每个生肖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遭遇,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命运的认知和态度。诗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鼷鼠食牛牛不知”,“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神秘感。同时,诗中也揭示了古代人们对于善恶、得失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于命运的认知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