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徵美酝,汉水得佳鲂。
登岘思前哲,游池醉夕阳。
【注释】
宜城:地名。徵(zhēn)美:地名,在今湖北省。美酝:美酒。汉水:指长江支流汉水。佳鲂(fáng):即鳊鱼,古代以“鲂”为上等鱼。《汉书·地理志》载:“江陵以东,嘉鱼肥鱼。”得:得到,获得。登岘(dǎn):登上岘山。前哲:前代的贤哲。游池:游于池畔或池中,泛指游览。醉夕阳:夕阳西下之时饮酒。
【赏析】
诗题是《游襄阳诸寺》,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作者时年四十岁,在长安应举落第后,曾漫游襄阳,与当地文士交往甚密,并有感于襄阳山水之美,于是写此诗抒写自己的游兴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宜城徵美酝”。诗人到宜城来是为了求取美酒,而美酒又是宜城的特产。这一句既交代了诗人到宜城的目的,又暗示了他对当地的风俗人情和自然风景的喜爱。
次句“汉水得佳鲂”。“汉水”是一条大河,这里借指长江的支流。“佳鲂”是指美味的鳊鱼,即脍炙人口的江南名菜“清蒸武昌鱼”。这句的意思是说,汉水流域的水产品特别丰富,特别是这里的鳊鱼,非常美味。
第三句“登岘思前哲”,“前哲”指历史上的贤明之辈。诗人登上岘山后,不禁想起历史上的贤明之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伟人深深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游池醉夕阳”。“池”在这里指的是襄阳城内的一处美丽的湖泊,也就是著名的白鹤湖。“游池”是指游湖赏景。诗人在这里饮酒作乐,陶醉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热爱和享受之情。
这首诗以记叙游历的形式展开,通过描写诗人在宜城、汉水地区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感慨,又有对自然的赞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