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闲。
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颜。
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

注释:

  • 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闲。

  • 高躅:形容志向高远。

  • 难解:难以理解。

  • 当求古哲闲:应该寻找古代的贤者来寻求答案。

  • 古哲:古代的贤人。

  • 闲:闲暇,指贤者的智慧。

  • 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

  • 韩康: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常隐居于市井之间。

  • 陶令: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县官,后辞官归隐田园。

  • 多在市:经常在市井之中出现。

  • 游山:游览山水。

  •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颜。

  • 念我:回想自己。

  • 可憎面:丑陋难看的面孔。

  • 无兄得解颜:没有兄长能让我露出笑容。

  • 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

  • 公乎:你(这里指隐士们)。

  • 来早晚:什么时候到来?

  • 荆坐: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在临行前与好友燕易水送别时坐在荆轲身旁。

  • 要须班:必须要有座位。

  • 班:座位,引申为地位、名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向隐士们发出的邀请,希望他们能来参与宴会,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诗中的“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闲。”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士们的敬仰,认为他们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而“韩康多在市,陶令懒游山”则描述了隐士们的生活态度,他们选择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念我可憎面,无兄得解颜。”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外貌的不满和自嘲,同时也透露出他对隐士们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的赞赏。最后两句“公乎来早晚,荆坐要须班。”则是对隐士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来访,共襄盛举。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意味,既展现了作者对隐士们的尊重和期待,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